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1页
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2页
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3页
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4页
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2024·广东模拟预测)《后汉书·许荆传》记载,有个叫许武的人,故意提出分家,自占肥田、广宅,使两个弟弟因“克让”的美名而获得举荐,而后他又把田地、财产加三倍归还其弟,使自己博得更高的声誉。该记载()A.反映出儒学对民众影响的削弱B.从侧面说明察举制存在一定漏洞C.揭露了地方官员怠政懒政行为D.批判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恶行2.西汉时,朝廷的主计机构是丞相与御史府。皇帝想要向郡国上计吏了解情况,则要遣近臣问询。东汉初年,计吏到京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面见皇帝应对提问,还有可能被授予官职,部分计吏还要负责转呈刺史的奏事。这一变化反映出()A.察举选官制度日益完善B.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优化C.官员考核程序渐趋复杂D.郡国计吏获得了监察权3.(2024·江门高三上期中)汉代良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对严刑峻法、大肆株连,如西汉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东汉秦彭“吏有过咎,罢遣而已,不加耻辱。百姓怀爱,莫有欺犯”。这一司法实践()A.促成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特征C.适应了治国理念的调整D.反映了监察制度的缺失4.秦统一后,规定典、老由年长、无爵、免丁的平民男子担任;汉初,废里中的典、老,“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者为善,置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徭)戍,以十月赐肉酒”。这一变化体现了秦汉()A.治国理念的根本变化B.基层统治政策的调整C.社会治理体系的健全D.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5.(2024·中山高三月考)秦汉时期,自皇帝到乡里小吏的事务处理,核心是各种层级的文书行政,包含文书命令下进行的各种活动:从百姓生产完成后的产品分配,到人员、物资的调配,价格的控制,以及朝廷官府举行的各类仪式活动及其各种言论。秦汉时期的文书行政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方式B.三公九卿的权威受到挑战C.由下而上的官员考核途径D.国家行政体系的效率低下6.战国时秦国借助民间自治秩序,任用聚落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人物为里吏,辅助官僚行政体系施政。但在秦统一后调整了里吏选任原则,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典、老,将基层社会中原有领袖人物排除在里吏群体之外。这一举措()A.削弱了地方官吏的职权B.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提高了地方治理能力7.(2024·茂名一模)两汉时期,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这些措施()A.推动了土司制度的确立B.加强了汉王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确保了民族关系的稳定D.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8.(2024·广州模拟)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登录户主姓名、妻子、儿女的年龄,以及财产,如奴婢、田宅等;在居延(内蒙古西部)汉简中也保存了户籍的片段,每户名下,均登录属于本户的人口及奴婢、田宅、牛马、车辆等状况。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印证当时()A.土地私有是否取得优势地位B.边疆农耕的经济状况C.国家治理向基层延伸的情况D.法律制度的严苛程度9.(2023陕西铜川二模)孔子在谈及国家治理时说:“道(引导,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也强调“仁之事者……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这反映出儒墨两派()A.具有趋同的价值取向B.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C.均强调仁政的重要性D.拥有相同的阶级立场10.(2023四川南充高考适应性考试)《荀子·王制》记载:“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一主张()A.践行了儒家仁政治国的理念B.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会贯通C.体现出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D.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11.“圣贤”是中国人长久的人生价值追求。法家认为“农、战”是贤,儒家认为贤主要包括学识、行政能力与仁、义、正直、良心等道德,墨子则认为贤应包括兼爱、非攻、节用及具有救民于匮乏和悲惨生活之中的宗教信念与使命。这说明先秦思想家()A.完成社会秩序重建B.重视个人道德修养C.关注社会现实需要D.提倡建立精英政治12.(2023四川成都一模)《诗经》中描绘的贵族和平民女子,多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端庄、娴雅淑女形象。“楚辞”中描绘的女子多含有“美人迟暮”“香草美人”的理想化政治意象。据此可知,《诗经》和“楚辞”的共同之处在于()A.植根于礼制传统B.蕴含着人文精神C.体现了平等意识D.彰显出士人风骨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建立后,民众迁徙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里耶秦简曾记载,秦洞庭郡迁陵县启陵乡徙往都乡的劾等17户民众缺少登记年龄的簿籍,都乡希望启陵乡协助查询。启陵乡回复劾等迁徙时有过文书通知都乡,启陵乡现没有记录,不知道劾等的年龄,请都乡自己询问。这份文书是启陵乡写给县廷的,迁陵县守丞批复给都乡负责人“以律令从事”,要求都乡应按照规定去查询登记年籍。……岳麓秦简中有《亡律》,对逃亡者的身份类型及“匿亡人”者有详细划分和法律处理规定。——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里社会演变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材料二关于汉代迁移户籍制度,居延汉简有如下记载:正面:“建平五年八月□□□□□广明乡啬夫、假佐玄敢言之:善居里男子丘张,自言与家买客田居作都亭部,欲取□□。案张等更赋皆给,当得取检谒移居延,如律令,敢言之。”背面:“放行。”——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上述材料,概括秦汉基层治理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秦汉基层社会治理。14.(2024·梅州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的六大方面特点。一、大一统的一元行政思想与措施自春秋战国后,以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标志的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中央集权是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理念和制度要素二、“民惟邦本”的思想与措施民本思想强调国家治理要亲民、重民、顺民。君与民、政与民的关系如何,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三、选贤任能思想与措施选贤任能的思想和措施在春秋战国之际兴起,在秦汉以后日渐成熟,完善吏制、德先才后、人尽其才是显著特点四、社会治理思想与措施社会治理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乡村治理、知晓民情、社会救助五、德法相依思想与措施“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具体表现为律令制定、“法”通过律令表现出来、慎用刑罚、权力制衡、礼乐教化六、“治安中国”与“华夷一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边疆与民族治理的许多具体措施,如边疆开拓与移民实边、因俗而治与移风易俗——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的任意三个方面的特点,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先秦至秦汉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2024·广东模拟预测)《后汉书·许荆传》记载,有个叫许武的人,故意提出分家,自占肥田、广宅,使两个弟弟因“克让”的美名而获得举荐,而后他又把田地、财产加三倍归还其弟,使自己博得更高的声誉。该记载()A.反映出儒学对民众影响的削弱B.从侧面说明察举制存在一定漏洞C.揭露了地方官员怠政懒政行为D.批判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恶行解析:选B。由材料中“使两个弟弟因‘克让’的美名而获得举荐”“使自己博得更高的声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选官的标准之一是“孝廉”,许武的作为是为了获取名声,从而使自己及弟弟得到举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察举制存在一定漏洞,故选B项。2.西汉时,朝廷的主计机构是丞相与御史府。皇帝想要向郡国上计吏了解情况,则要遣近臣问询。东汉初年,计吏到京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面见皇帝应对提问,还有可能被授予官职,部分计吏还要负责转呈刺史的奏事。这一变化反映出()A.察举选官制度日益完善B.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优化C.官员考核程序渐趋复杂D.郡国计吏获得了监察权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相比西汉,东汉时期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地方上计的相关情况,中央政府也可以通过刺史掌握地方的上计情况,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故选B项。上计制属于官员考核制度的范畴,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的范畴,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具体考核过程进行强调,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郡国计吏获得了监察权,排除D项。3.(2024·江门高三上期中)汉代良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对严刑峻法、大肆株连,如西汉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东汉秦彭“吏有过咎,罢遣而已,不加耻辱。百姓怀爱,莫有欺犯”。这一司法实践()A.促成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特征C.适应了治国理念的调整D.反映了监察制度的缺失解析:选C。汉代吸取秦朝因严刑峻法而亡国的教训,注意减轻刑罚,汉代良吏反对严刑峻法、大肆株连,适应了治国理念的调整,故选C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促成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A项;西汉初年实行“无为而治”,而材料所述内容还涉及东汉,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监察制度的缺失,排除D项。4.秦统一后,规定典、老由年长、无爵、免丁的平民男子担任;汉初,废里中的典、老,“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者为善,置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徭)戍,以十月赐肉酒”。这一变化体现了秦汉()A.治国理念的根本变化B.基层统治政策的调整C.社会治理体系的健全D.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解析:选B。秦朝设置典、老,汉初废除典、老,置三老,体现了秦汉基层统治政策的调整,故选B项。材料仅表明基层政策的调整,不能反映治国理念的根本变化,排除A项;“社会治理体系的健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排除D项。5.(2024·中山高三月考)秦汉时期,自皇帝到乡里小吏的事务处理,核心是各种层级的文书行政,包含文书命令下进行的各种活动:从百姓生产完成后的产品分配,到人员、物资的调配,价格的控制,以及朝廷官府举行的各类仪式活动及其各种言论。秦汉时期的文书行政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方式B.三公九卿的权威受到挑战C.由下而上的官员考核途径D.国家行政体系的效率低下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文书行政管理范围广泛,自皇帝到乡里小吏的各种事务,管辖内容丰富,产品分配、人员、物资的调配等,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方式,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三公九卿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材料所述文书行政是国家管理模式,而不是考核官员,排除C项;材料所述文书行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6.战国时秦国借助民间自治秩序,任用聚落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人物为里吏,辅助官僚行政体系施政。但在秦统一后调整了里吏选任原则,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典、老,将基层社会中原有领袖人物排除在里吏群体之外。这一举措()A.削弱了地方官吏的职权B.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提高了地方治理能力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里吏是由地方聚落自然产生的领袖人物来担任,到秦朝统一后选用无爵或低爵的平民,不再任用原来的领袖人物,打破了地方领袖人物在基层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7.(2024·茂名一模)两汉时期,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这些措施()A.推动了土司制度的确立B.加强了汉王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确保了民族关系的稳定D.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两汉时期,政府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政治上既有中央直接控制的流官,又有侯王、将相等土官,经济上也实行两套制度,这有利于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D项。土司制度形成于元朝,排除A项;题干侧重西南边疆地区,排除B项;两汉时期汉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间的战争频繁,排除C项。8.(2024·广州模拟)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登录户主姓名、妻子、儿女的年龄,以及财产,如奴婢、田宅等;在居延(内蒙古西部)汉简中也保存了户籍的片段,每户名下,均登录属于本户的人口及奴婢、田宅、牛马、车辆等状况。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印证当时()A.土地私有是否取得优势地位B.边疆农耕的经济状况C.国家治理向基层延伸的情况D.法律制度的严苛程度解析:选C。根据材料“秦简中,有登录户主姓名、妻子、儿女的年龄,以及财产”“每户名下,均登录属于本户的人口及奴婢、田宅、牛马、车辆等状况”可知,秦汉时期简牍上,登记了人口、土地、奴婢等详细的户籍信息,有利于基层的有效治理,印证了国家治理向基层延伸的情况,故选C项。9.(2023陕西铜川二模)孔子在谈及国家治理时说:“道(引导,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也强调“仁之事者……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这反映出儒墨两派()A.具有趋同的价值取向B.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C.均强调仁政的重要性D.拥有相同的阶级立场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孔子认为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墨子认为对人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去做,对人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制止,不去做。同时孔子认为国家治理的关键在“信”“爱人”“使民以时”,墨家主张“利人”。由此可知两派在治理国家中都重视“民本”,故选B项;儒家与墨家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一致,排除A项;孔子没有提出“仁政”主张,墨家此处所说的“仁”也不是仁政,排除C项;儒家当时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墨家代表的是底层民众,排除D项。10.(2023四川南充高考适应性考试)《荀子·王制》记载:“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一主张()A.践行了儒家仁政治国的理念B.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会贯通C.体现出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D.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万物都有生长的规律,人们应该遵从自然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出保护自然的思想,故选C项;“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荀子强调“仁义、王道”,排除A项;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材料强调改造大自然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是儒道思想的不同,不是融合,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11.“圣贤”是中国人长久的人生价值追求。法家认为“农、战”是贤,儒家认为贤主要包括学识、行政能力与仁、义、正直、良心等道德,墨子则认为贤应包括兼爱、非攻、节用及具有救民于匮乏和悲惨生活之中的宗教信念与使命。这说明先秦思想家()A.完成社会秩序重建B.重视个人道德修养C.关注社会现实需要D.提倡建立精英政治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从自身代表的阶级利益出发,阐述对“圣贤”的认识,都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故选C项;“完成”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儒家和墨家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不能以偏概全,排除B项;儒家主张精英政治,这不是先秦思想家的共性,排除D项。12.(2023四川成都一模)《诗经》中描绘的贵族和平民女子,多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端庄、娴雅淑女形象。“楚辞”中描绘的女子多含有“美人迟暮”“香草美人”的理想化政治意象。据此可知,《诗经》和“楚辞”的共同之处在于()A.植根于礼制传统B.蕴含着人文精神C.体现了平等意识D.彰显出士人风骨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诗经》和“楚辞”都注重对人的描述和赞美,表现人的精神和意蕴,蕴含着人文精神,故选B项;材料是《诗经》和“楚辞”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无法推知与传统礼制的关系,排除A项;平等意识是近代民主政治的概念,排除C项;士人是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总称,材料是对女子形象的描述,与士人风骨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建立后,民众迁徙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里耶秦简曾记载,秦洞庭郡迁陵县启陵乡徙往都乡的劾等17户民众缺少登记年龄的簿籍,都乡希望启陵乡协助查询。启陵乡回复劾等迁徙时有过文书通知都乡,启陵乡现没有记录,不知道劾等的年龄,请都乡自己询问。这份文书是启陵乡写给县廷的,迁陵县守丞批复给都乡负责人“以律令从事”,要求都乡应按照规定去查询登记年籍。……岳麓秦简中有《亡律》,对逃亡者的身份类型及“匿亡人”者有详细划分和法律处理规定。——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里社会演变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材料二关于汉代迁移户籍制度,居延汉简有如下记载:正面:“建平五年八月□□□□□广明乡啬夫、假佐玄敢言之:善居里男子丘张,自言与家买客田居作都亭部,欲取□□。案张等更赋皆给,当得取检谒移居延,如律令,敢言之。”背面:“放行。”——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上述材料,概括秦汉基层治理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秦汉基层社会治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举措,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等方面的角度分析。第(2)问评析,据材料及所学,从对国家基层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社会流动、体现的阶级利益等角度,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答案:(1)举措:实行乡里制;采取户籍制;创立文书制度;以律令规范行为。原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社会经济的发展;征发赋役的需要。(2)评析:秦汉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大变动后形成的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治理重要方式;有利于国家权力快速向基层社会延伸;有利于加强对社会流动的控制与基层的管控;为后世提供借鉴;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地主阶级政权,不可能代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14.(2024·梅州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的六大方面特点。一、大一统的一元行政思想与措施自春秋战国后,以血缘认同、文化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