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2024·肇庆一模)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曾统一北方并欲夺取江东的氐秦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2.下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代时间户数口数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魏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17672881蜀263年280000940000吴280年5230002300000A.自然灾害多发 B.佛教在中国盛行C.专制皇权衰落 D.豪强士族的发展3.(2024·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政权对峙中,南朝认为北朝的民族政权是非正统的,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魏民族;而北朝所著史书,认为正统乃属北方,北魏地处中原,是真正的正统文化所在地,而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这一现象反映出()A.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C.传统的华夷观发生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被阻断4.(2024·南粤名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说:“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其意在说明()A.南朝门阀士族制度是历史倒退B.北魏改革促进“以夷变夏”C.北朝政治改革为隋唐全盛奠基D.南朝玄学不利于文化发展5.据研究,汉代的察举制,要求首先进学校读书,获得补吏后,才可以被察举。而察举的权力,在各地方官员手中。当一个人有权察举时,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将来在政治上得意,有机会必然也会察举他的后人,这就造成了后来所谓的士族门第。这说明()A.士族门阀的世袭特权具有法律制度保障B.门阀士族成为皇权的重要支撑C.魏晋以来的门第社会起源于汉代察举制D.士族门阀制度萌芽于西汉时期6.(2024·惠州高三调研)在南朝刘宋政权建立的过程中,江东大族中涌现出一批军功家族,寒门出身的将帅也出现不少,此类情况成为南朝政坛上的显著现象。尽管当时世家大族犹恃其门第轻侮军人,但后者凭军功所获的地位已可与之并驾齐驱了。据此可知,南朝时期()A.社会阶层流动空间受限B.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C.九品中正制的功能加强D.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巨大7.(2024·广东新高考调研)《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8.南朝梁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据此可知,此举()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C.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D.使考试成为选官唯一方式9.(2023湖北高中名校联盟高三联合测评)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天府之国”的记载。下表反映了()史籍记载内容《战国策》(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三国志》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华阳国志》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天下谓之“天府”也A.频繁战乱导致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 B.关中地区拥有特殊的经济地理优势C.水利兴修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成都平原的区域经济地位逐步提升10.(2023辽宁名校联盟联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灵动,叙事风格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B.重视记忆传承的史学传统形成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D.士族重视扩大家族社会影响力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政权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其他政权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以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其臣为公侯”。这一制度()A.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B.宣示王朝统治合法性C.激励部下进取的斗志D.制造对敌对政权的压力12.(2023湖南岳阳高三适应性考试)西魏权臣宇文泰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军府,又按经济状况把农民分为数等,从中上等家庭里划分出参军的军户。为了保障军户安心打仗,政府保证军户足额占有土地,并免征部分赋税和力役。西魏的这一做法()A.缩小了社会阶层的身份差异B.探索了按户等征税的做法C.强化了豪强地主的政治地位D.预示了均田制度难以为继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代以后,金、木、水、火、土“五德终始”的政治学说逐渐定型,五德历运成为塑造王朝正统身份的重要依据。东晋南朝和北方的十六国都先后确立了承接西晋正统,且一脉相承的五德历运。北魏立国之初,道武帝认为“西晋为金德,石赵承晋,为水德,慕容燕承赵,为木德,苻秦承燕,为火德”,北魏继前秦而起,故为土德。太和十四年,孝文帝接受大臣崔光等人的主张,以水德直接承西晋的金德,并将北魏作为正统王朝的历史上溯至其前身——十六国时期的代国。此后,东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唐王朝都沿袭了这一德运次序。——据罗新《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五德历运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北魏五德历运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前,我国的民族人口分布基本上是分族聚居的格局,即汉族(华夏族)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则分别集中分布在周边各个地区。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各族的分布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由游牧而定居,多数从事农耕业。而自东晋南朝以来,南方的少数民族逐渐从山谷中迁出,在与汉族杂居的过程中,经济、文化和生活风俗上的差异逐渐消失。同时,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中原汉族在生活习惯和习俗文化方面也在悄然变化。魏晋以来,中原地区汉族为避战乱大批迁往辽东、河西等边疆地区和江南地区,不仅使当地的劳动人手大大增加,而且为当地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对于开发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伍晓晴《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特点及影响》等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的方向,并阐述其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2024·肇庆一模)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曾统一北方并欲夺取江东的氐秦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解析:选C。据题意可知,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宣称自己是华夏后裔,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强化,故选C项。2.下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代时间户数口数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魏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17672881蜀263年280000940000吴280年5230002300000A.自然灾害多发 B.佛教在中国盛行C.专制皇权衰落 D.豪强士族的发展解析:选D。据表格信息可知,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数和口数大幅减少,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豪强士族势力发展迅速,因庄里有大量的依附民,不纳入国家户口,D项正确。3.(2024·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政权对峙中,南朝认为北朝的民族政权是非正统的,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魏民族;而北朝所著史书,认为正统乃属北方,北魏地处中原,是真正的正统文化所在地,而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这一现象反映出()A.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C.传统的华夷观发生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被阻断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南北朝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统,对方是蛮夷,说明他们都认同了传统的华夷观,反映了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故选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民族观念,和儒家思想无关,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统,对方是蛮夷,说明传统的华夷观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伴随着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依然持续,排除D项。4.(2024·南粤名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说:“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其意在说明()A.南朝门阀士族制度是历史倒退B.北魏改革促进“以夷变夏”C.北朝政治改革为隋唐全盛奠基D.南朝玄学不利于文化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可知,该学者认为北朝的文化病较南朝为浅,新生的希望在北朝,这是因为北朝的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5.据研究,汉代的察举制,要求首先进学校读书,获得补吏后,才可以被察举。而察举的权力,在各地方官员手中。当一个人有权察举时,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将来在政治上得意,有机会必然也会察举他的后人,这就造成了后来所谓的士族门第。这说明()A.士族门阀的世袭特权具有法律制度保障B.门阀士族成为皇权的重要支撑C.魏晋以来的门第社会起源于汉代察举制D.士族门阀制度萌芽于西汉时期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汉代察举制“造成了后来所谓的士族门第”,即魏晋的门第社会可溯源到察举制,故选C项。士族门阀世袭特权的制度保障是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题干未见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关系,排除B项;“萌芽于”与题干中“造成了后来所谓的士族门第”相悖,排除D项。6.(2024·惠州高三调研)在南朝刘宋政权建立的过程中,江东大族中涌现出一批军功家族,寒门出身的将帅也出现不少,此类情况成为南朝政坛上的显著现象。尽管当时世家大族犹恃其门第轻侮军人,但后者凭军功所获的地位已可与之并驾齐驱了。据此可知,南朝时期()A.社会阶层流动空间受限B.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C.九品中正制的功能加强D.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巨大解析:选B。材料表明南朝时期,门阀士族虽然享有显赫地位,但寒门力量也在崛起,门阀士族很难垄断权力,据此可知,南朝时期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故选B项。材料说明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受到制约,社会阶层流动具有一定的空间,排除A、D两项;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受到制约,会使得九品中正制的功能弱化,排除C项。7.(2024·广东新高考调研)《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效仿汉族文化进行改革,学习古乐并获得部分江左汉族人士的认可,以使鲜卑政权得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认同,从而达到稳定政治秩序的目的,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打击北方门阀士族势力,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孝文帝对于古乐的追求,没有明确其对鲜卑传统俗乐的具体态度,排除B项;学习古乐是向汉族学习先进文化的内容而非目的,排除C项。8.南朝梁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据此可知,此举()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C.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D.使考试成为选官唯一方式解析:选A。据材料“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可知,寒门子弟可以参与政治,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故选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下士族垄断选官权力,排除B项;标志着科举制产生的是隋炀帝设进士科,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9.(2023湖北高中名校联盟高三联合测评)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天府之国”的记载。下表反映了()史籍记载内容《战国策》(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三国志》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华阳国志》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天下谓之“天府”也A.频繁战乱导致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 B.关中地区拥有特殊的经济地理优势C.水利兴修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成都平原的区域经济地位逐步提升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代的“天府”,指的是关中平原;西汉时期的“天府”,是关中与蜀地并称;三国魏晋时期的“天府”,则专指蜀地,所以成都平原的区域经济地位逐步提升,故选D项;魏晋时期,南北经济格局没有改变,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水利兴修对经济发展有推进作用,但并非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排除C项。10.(2023辽宁名校联盟联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灵动,叙事风格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B.重视记忆传承的史学传统形成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D.士族重视扩大家族社会影响力解析:选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传撰修突出人物形象和细节刻画,宣扬祖先德行功业事迹以抬升家族的历史地位,扩大家族的现实政治和社会影响力,故D项正确。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政权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其他政权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以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其臣为公侯”。这一制度()A.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B.宣示王朝统治合法性C.激励部下进取的斗志D.制造对敌对政权的压力解析:选A材料中的“遥领和虚封”将尚未处于本政权统治的州郡视为其统治范畴,体现了国家统一的愿望,A项正确。“王朝统治合法性”一般是从君权神授的角度论述的,与统治范围的大小无关,B项错误。“遥领和虚封”并无实际利益,也非具体的军事行动,无法激励斗志,不能对敌对政权造成压力,C、D两项错误。12.(2023湖南岳阳高三适应性考试)西魏权臣宇文泰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军府,又按经济状况把农民分为数等,从中上等家庭里划分出参军的军户。为了保障军户安心打仗,政府保证军户足额占有土地,并免征部分赋税和力役。西魏的这一做法()A.缩小了社会阶层的身份差异B.探索了按户等征税的做法C.强化了豪强地主的政治地位D.预示了均田制度难以为继解析:选C材料所述制度是府兵制,该制度划分中上等家庭参军,使得中上等的豪强地主能够通过军功获得政治地位,且占地减税等经济权益进一步增强了其力量,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代以后,金、木、水、火、土“五德终始”的政治学说逐渐定型,五德历运成为塑造王朝正统身份的重要依据。东晋南朝和北方的十六国都先后确立了承接西晋正统,且一脉相承的五德历运。北魏立国之初,道武帝认为“西晋为金德,石赵承晋,为水德,慕容燕承赵,为木德,苻秦承燕,为火德”,北魏继前秦而起,故为土德。太和十四年,孝文帝接受大臣崔光等人的主张,以水德直接承西晋的金德,并将北魏作为正统王朝的历史上溯至其前身——十六国时期的代国。此后,东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唐王朝都沿袭了这一德运次序。——据罗新《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五德历运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北魏五德历运的影响。解析:第(1)问变化,据材料信息迁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分析说明其变化反映的政权更替。第(2)问影响,据材料信息从政权统治、民族交融、文化认同及国家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