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 学校如何有效促进家庭协同育人_第1页
“双减”之下 学校如何有效促进家庭协同育人_第2页
“双减”之下 学校如何有效促进家庭协同育人_第3页
“双减”之下 学校如何有效促进家庭协同育人_第4页
“双减”之下 学校如何有效促进家庭协同育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之下,为缓解家长对教育的焦虑,学校要主动承担科学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主办家长学校,推进与家庭协同育人,而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是家校有效协同育人的关键,也是当前引领家长面对“双减”的可行方式。本文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家长课程,助力家长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生涯规划、家风传承、学业指导、亲子心理等教育,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关键词】双减;家校协同;家长课程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任务,“双减”政策实施,是为了减轻长期以来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过重的学业和培训负担,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教育起始于家庭,在“双减”之下,更要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起来,学校毕竟是教育的专业组织,要主动帮助家长设置高品质的家长课程,完善培训家长的教学内容,规划和设计教育家长的系列教学活动,持续运作,引导家长科学进行家庭教育。“双减”之下,学校可以开设以下家长课程,引导家长科学育儿,有效教子。理想信念课程:引领家长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如何帮助家长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重大课程,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风气和国家兴衰,“双减”也是为了引导家长认识孩子个性特长,而不是盲目“鸡娃”,盲目培训孩子的分数,而是让孩子成为最合适的自己。所以,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实现美好人生,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而学校引导好家长,掌握理想信念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培育家长要有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理想信念是开创美好人生的基础,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是做家长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孩子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私事,也是国家大事。所以,以德育人也是为国教子,家长要自觉担当起第一责任人的使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行为规范,成为建设国家的合格人才。二是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家长要以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和影响孩子,特别是家长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父母的精神状况、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一点,让自己的孩子感到自己的父母很了不起或非常可敬可爱,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三是积极带着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家长除了要有责任意识以外,还要通过带领孩子参加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帮助孩子认识社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开创美好的人生。四是要激励孩子有坚韧的品格。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战胜惰性、胆怯、骄傲,自觉磨练自己,要教育孩子有宽广的胸怀,增强包容性、信任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要为人生远大理想而坚持不懈。生涯规划课程:鼓励家长学会与孩子一起规划生涯“双减”政策鼓励家长对孩子全面了解,因材施教,不要挤在高考一条路上。科学指导孩子的生涯规划是家庭教育重要内容,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而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比较了解,可以引導家长掌握生涯规划知识。家长有必要参与开发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激励孩子的理想,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的道路。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规划生涯。一是让孩子了解自己,激励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必须是在充分而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家庭、周围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出好的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协助孩子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成为最好的自己。二是与学校结合,共同开发学校生涯教育课程。学生可以访谈家长,获得关于某类职业的资讯,了解更多的职业,也可以对比两个相同职业得到不同答案。这是学生对于职业世界的初步探索,也是他们思考自己的目标职业,以及目前自身条件与该职业之间差距的良好时机。三是家长走进学校,与孩子的同班同学分享人生经历。家长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职业历程,包括讲述自己青年时代如何萌发从事该职业的意念,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获得该职业;分析教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因教育程度而引起的所得或所失;介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体的日常工作情况、工作中人际关系情况,以及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等。四是请孩子到父母的工作单位去,开展假期职业体验活动。利用假期作业的布置,要求学生抽出一至两天到父母或其中一方的工作单位中“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注意搜集有关该职业的相关信息,并整理材料完成体验报告。让孩子走进某一类职业中去亲身参与。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更多感悟,获得更为直接的经历和触动。五是与孩子合作,共同制定务实的规划,科学参与孩子未来职业选择。培养孩子,就好比盖大楼,在没盖楼之前,需要有一张设计蓝图,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共同为孩子设计未来。因此,孩子成才不仅需要家长关心、孩子自己努力,还需要家庭成员共同设计。家风传承课程:督促家长做好家风传承教育“双减”减轻了家长的培训负担,但不能减少家长对孩子的家风传承教育。家风即家世相传的风气、风尚、风俗。家风是由长辈或父母所提倡,并通过日常生活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传递给子女、晚辈,用以约束和规范所有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从而逐步形成家中的风气、风尚或风俗。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家长。一是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家风是家庭内全体成员共同制订、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但家风的决定者还是家庭里辈分最高的长辈或父母。要把家庭里的晚辈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家里的长辈必须首先成为这样的人。这不仅是家长以身作则的问题,而是长辈、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自然也决定晚辈、孩子发展的方向。二是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都有各自不同的传统家庭文化,家风也应该有独特的个性。但是,每个家庭都是跟社会紧密联系的,培养、建立家风,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只有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家风,才能使孩子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三是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中国人民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最优秀的家庭伦理道德。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父母的教育思想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社会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同时,父母还要提高自己分辨、识别、筛选的能力,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教育观念,应该有所选择、取舍。要时时刻刻坚持主流的价值取向,不能笼统地把社会上宣扬的东西都搬到家风中来。学业指导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如何科学指导孩子的学业“双减”要求中小学校不要给家长留作业,而学校更要主动帮助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重点是学习态度方面,特别是良好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一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对孩子学习指导的重点应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一般说来,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复习、预习习惯,即先复习后作业,先预习后听课;第二是做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三是认真听课、积极思维习惯,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选择;第四是不懂就问的习惯。二是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如怎样审题、怎样思考判断等;经常介绍一些各学科学习方法,介绍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或为孩子购买、借阅一些学习方法的书籍;回答孩子的提问时,不直接讲出答案,而是诱導孩子思考,拓宽孩子的思路,让孩子得到启发,自己去寻找答案。亲子心理课程:让家庭成为心灵滋养的港湾孩子的学业压力大不利于健康成长,“双减”也促使家长更重视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而学校与家长合作,就能更全面关注孩子成长。家庭教育重点不是“教育”,而是“家庭”。家里有好的家长,有家庭成员相互的关爱和温暖,这才是孩子成长的好环境,必然生长出美好的品质,此所谓“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学校要教会家长如何平和地与孩子交流,不能无视孩子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不能对孩子一味指责和不满,而是要与孩子平等相待,让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学校面向家长开设心理咨询服务,让家长可以根据自身和子女问题与心理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许多家长困惑于子女不服从教育,认为孩子行为上有很严重的错误而自己的教育没有任何效果,比如过于胆小拘谨、过于淘气放纵或在某些具体事件中处理不得当,如沉迷网络游戏、经常撒谎、拒绝上学等。面对这一类问题,学校引导家长体会学生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的弊端,采用科学方法,帮助孩子改变自身行为的问题,成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