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药物行业趋势预测及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研究报告_第1页
ADC药物行业趋势预测及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研究报告_第2页
ADC药物行业趋势预测及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研究报告_第3页
ADC药物行业趋势预测及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研究报告_第4页
ADC药物行业趋势预测及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世华研·2008-2010年钢行业调研报告ADC药物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手册内容目录TOC\o"1-3"\u一、前言 3二、ADC药物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 42.1ADC药物发展发展历程与前景概况 42.1.1发展历程:百年迭代进化,研发布局热点 42.1.2ADC备受瞩目,不断迭代,未来联用前景光明 72.22023年全球ADC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2.2.1三代ADC药物齐聚一堂 92.2.2全球ADC药物市场增长强劲 102.2.3国内ADC研发竞争加剧,差异化布局积极 112.2.4辉瑞、BioNTech等看好,上千项试验正在进行 132.2.5大型药企加码布局,创新技术平台获得青睐 142.2.6疗效显著,未来可期 162.32022-2030年全球及中国ADC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162.3.12022年全球抗体及ADC药物市场规模 162.3.22022年中国抗体及ADC药物市场规模 182.42023年全球及中国ADC赛道投融资趋势 202.4.1偶联药物融资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4.2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押注ADC未来 212.4.3全球ADC交易事件持续上升,中国转让数独占鳌头 222.4.4国产ADC药物频频出海 242.4.5全球ADC药物交易频发 252.52023-2030年ADC全球及中国市场预测 252.5.1全球ADC市场规模预测 252.5.2中国ADC市场规模预测 262.6ADC药物靶点由同质化走向多元化 272.6.1ADC药物靶点布局由同质化走向多样化 272.6.2HER2ADC赛道研发格局愈发激烈 28(一)全球共有3款获批,1款国产NDA,5款国产进入三期临床 28(二)HER2ADC适应症布局全面 29(三)HER2ADC乳腺癌临床疗效对比 29(四)全球仅1款获批,国产在研众多,科伦领跑 302.6.3TROP2ADC适应症布局全面 31(一)重点布局HER2阳性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31(二)TROP2ADC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疗效对比 312.6.4nectin-4ADC赛道火热 32(一)全球仅1款获批,中国尚无产品获批上市 32(二)nectin-4ADC尿路上皮癌临床疗效对比 332.6.5HER3ADC赛道格局良好 33(一)共有4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第一三共最快,百利天恒紧随其后 33(二)HER3ADC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对比 342.6.6CLDN18.2ADC研发尚处早期阶段 35(一)CLDN18.2ADC产品重点布局在胃癌等消化道实体瘤领域 35(二)CLDN18.2ADC胃癌临床疗效对比 35三、ADC药物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建议 363.1美、日、欧跨国医药企业的专利战略模式 37一、美国 37二、日本 37三、欧洲 383.2我国医药企业专利战略研究 393.2.1企业专利战略的内涵 393.2.2企业专利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 393.2.3医药领域专利类型 403.2.4医药企业专利战略需考虑的因素 403.3医药产业的发展特性 413.3.1创新药物的研发周期长、投入高、成功率低 413.3.2医药专利数量少、价值高 423.4医药企业专利战略缺位引发的问题 423.4.1医药专利保护观念和意识淡薄 423.4.2专利申请质量低 433.4.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433.5我国医药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的建议 433.5.1加强专利团队建设,提高专利分析能力 433.5.2明确专利申请的策略 443.5.3选择恰当的专利组合模式 443.5.4合理借助政策,开展专利运营 443.6制定合理的医药企业专利战略 453.6.1制定宏观性企业专利战略 453.6.2制定医药企业专利布局策略 45(一)医药专利申请布局 46(1)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 46(2)选择合适的专利申请时机 46(3)选择恰当的专利组合模式 46(4)申请专利期限补偿 47(5)建立医药专利预警机制 47(二)医药专利运营布局 48(1)运营阶段的布局方式 48(2)专利区域布局 483.7强化专利战略配套实施工作 493.7.1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493.7.2加强外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支持 503.8医药企业专利战略研究——以恒瑞医药为例 503.8.1恒瑞医药发展概述 513.8.2恒瑞医药药品研发投入及专利申请现状分析 51(一)研发投入 51(二)恒瑞医药专利申请现状 523.8.3恒瑞医药专利战略分析 54(一)仿制药阶段——组合型专利战略 54(二)仿创结合阶段——防守型专利战略 54(三)自主创新阶段——进攻型专利战略 553.8.4对我国研发型医药企业专利战略实施的建议 55(一)重视专利分析 55(二)提升PCT申请量 56(三)合理运用专利战略 56四、ADC药物企业《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制定手册 564.1动员与组织 564.1.1动员 574.1.2组织 574.2学习与研究 584.2.1学习方案 584.2.2研究方案 584.3制定前准备 594.3.1制定原则 594.3.2注意事项 604.3.3有效战略的关键点 614.4战略组成与制定流程 644.4.1战略结构组成 644.4.2战略制定流程 644.5具体方案制定 654.5.1具体方案制定 654.5.2配套方案制定 67五、ADC药物企业《薪酬绩效设计策略》实施手册 685.1培训与实施准备 685.2试运行与正式实施 685.2.1试运行与正式实施 695.2.2实施方案 695.3构建执行与推进体系 705.4增强实施保障能力 715.5动态管理与完善 715.6战略评估、考核与审计 72六、总结:商业自是有胜算 72一、前言专利与医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密切相关,建立高效的专利战略对我国医药企业保护技术创新成果,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医药企业积极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由于医药是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医药企业需要特别注重对创新成果进行保护。专利通过法律制度对发明创造进行创新性判定,明确专利权人的权益并加以保护,在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医药领域对专利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长。然而,尚有许多医药企业缺乏前瞻性的专利战略规划和有效的专利管理策略,存在专利保护效果和专利实施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制定和实施高效的专利战略,成为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下面,我们先从ADC药物行业市场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分析并研究了ADC药物专利战略。相信通过本文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解答,您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与把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这将为您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成功投资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也为您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的保证。二、ADC药物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2.1ADC药物发展发展历程与前景概况2.1.1发展历程:百年迭代进化,研发布局热点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的设计理念最早可追溯到1913年,化疗之父、诺贝尔奖得主PaulEhrlich教授首次提出“magicbullet”的概念,即将细胞毒性药物安装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定向杀伤肿瘤细胞。但过往受限于其合成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和长期的脱靶、特异性抗原的发现等技术难题,直到2000年,首个抗体偶联药物(商品名Mylotarg,Pfizer研发)才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图表:ADC药物发展史资料来源:TheRoyalSocietyofChemistry(2019,DavidEThurston,PaulJMJackson)ADC是通过化学反应将传统的小分子抗癌药物和重组单克隆抗体分子通过连接分子结合,所形成的新分子。通过抗体药物和化学药物的结合,提高用药的准确性的同时降低毒性,因此对比传统疗法,ADC具有独特的靶向能力、更好的治疗效果,是未来医学发展方向。具体来说,ADC药物通常包含下述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抗体、连接子与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ADC药物进入血液后,其抗体成分可以识别靶点并结合到高度表达细胞表面抗原的肿瘤细胞上,当ADC-抗原复合物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后,该复合物在溶酶体的降解作用下,细胞毒性载荷(药物)会被释放出来,破坏DNA或组织肿瘤细胞分裂,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由于ADC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携带药物,细胞毒素在肿瘤细胞内释放,减轻了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并使其具备了增强疗效和克服耐药性的潜力。技术壁垒高,良好优效结构设计是难点。由于ADC药物开发难度较大,技术壁垒较高,在体内需要经历复杂生物过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自概念提出至今已超过100年,但是上市品种仍然较少且在研品种多数仍处于早期。根据ADC药物的结构设计,主要有抗体与靶点、有效载荷、linker选择、DAR与偶联技术四大研发难点。图表:ADC药物结构资料来源:《柳叶刀》图表:ADC药物作用机制资料来源:《柳叶刀》资料来源:ProteinCell.2018Jan;9(1):33-462.1.2ADC备受瞩目,不断迭代,未来联用前景光明第一代ADC药物,辉瑞的Mylotarg,在2000年登上历史舞台,用于治疗新确诊的CD33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成人患者,以及患有复发或难治性CD33阳性AML的成人和2岁及以上儿童,但由于使用的是鼠源抗体,出现了临床疗效不佳及致命的肝毒性问题,辉瑞于2010年撤回了Mylotarg,将规格由9mg/m2下调至3mg/m2,更改治疗方案与治疗人群后,2017年重新获批上市,吸取了首次上市的教训后Mylotarg终于获得销售放量,成为首个成功商业化的ADC药物。第二代ADC药物经过了抗体,linker和细胞毒素三个组成部分的全面优化。武田制药和SeattleGenetics共同研发的Adcetris于2011年FDA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经典霍奇金淋巴瘤(HL)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2020年被NMP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sALCL和CD30阳性HL患者,是第二款国内获批上市的ADC。第二代的另一个代表药物是罗氏和ImmunoGen共同研发的Kadcyla(Adptrastuzumabemtansine)在2013年被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2020年NMPA批准上市,是国内第一款上市的ADC。第二代虽极大的改善了一代ADC靶向弱、毒性强的缺陷,但由于脱靶毒性、存在未结合抗体以及药物抗体比(DAR)较大引起的ADC聚集或快速清除等问题,大多数第二代ADC显示出较窄的治疗窗口。此外,DAR>4的ADC被证明耐受性低、体内疗效低但是血浆清除率高。至此,二代ADC药物也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第三代ADC利用小分子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的位点特异性结合,DAR为2或4,药物毒性降低,无未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大大提高,偶联脱落速度更低,药物活性高,低抗原水平下的细胞活性高,代表药物是Enhertu(阿斯利康,第一三共(DS-8201)、Besponsa(辉瑞)、Padcev(Seagen,安斯泰来)。图表:ADC药物技术迭代资料来源:药智网、弗罗斯特沙利文据药融云数据库统计,全球已有16款ADC药物获批上市,其中在国内上市的有8款,分别是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商品名:Kadcyla/赫赛莱)与维泊妥珠单抗(商品名:Polivy/优罗华)、葛兰素史克的GSK-2857916(belantamabmafodotin)、Seagen/武田制药的维布妥昔单抗(商品名:Adcetris)、辉瑞的奥加伊妥珠单抗(商品名:Besponsa/贝博萨)、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吉利德/云顶新耀的戈沙妥珠单抗(商品名:Trodelvy/拓达维)、阿斯利康/第一三共制药的德曲妥珠单抗(商品名:Enhertu/优赫得);另外还有百余种ADC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ADC也已从晚期治疗特定血癌发展到有可能治疗更广泛实体瘤适应症及其他疾病的早期治疗方式。未来ADC药物研发主要围绕着扩大适应症和治疗线,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式来开展。肿瘤未满足需求迫切,联用疗法是大势所趋。监管部门已批准了针对血液肿瘤的ADC与化疗/化学免疫治疗的组合,2020年安斯泰来与SeattleGenetics宣布,Padcev®(恩福单抗)联合抗PD-1疗法可瑞达®(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2023年FDA批准Padcev®与可瑞达®的联合疗法加速上市,用于治疗不符合接受含顺铂化疗条件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成人患者一线治疗。FDA的批准鼓舞了研究往联用方向探索,目前,对肿瘤细胞或其微环境具有加成或协同作用而没有不可接受的重叠毒性的合作伙伴,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HER2靶向药物、DNA损伤应答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ADC的联合用药是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图表:已公开或正在开发的基于ADC的联合治疗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2.22023年全球ADC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2.1三代ADC药物齐聚一堂从一开始只是停留在构想层面,到历经80余年的不间断努力后,第一发ADC“魔法子弹”成功瞄准肿瘤,翻开了“魔法子弹”的新篇章。第一代ADC在2000年登上历史舞台,名为Mylotarg,用于治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但由于各种缺陷导致的安全隐患以及乏善可陈的临床益处,辉瑞于2010年撤回了Mylotarg。十年磨一剑,吸取了第一代的教训后,第二代ADC药物Adcetris于2011年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代药物的不足。SeattleGenetics的Adcetris(维布妥昔单抗)目前在47个国家销售,随着适应症增加和市场扩张,预计将突破10亿美元销售额。当然第二代ADC也并不完美,因此,第三代ADC追求的是实现可控的特定位点偶联(Site-SpecificConjugation),以此进一步提高治疗窗口,比如于2017年和2019年相继获批的Besponsa和Enhertu等。至此,老中青三代ADC药物齐聚一堂。据药融云数据库统计,截止目前,全球已有16款ADC药物获批上市,其中在国内上市的有8款,分别是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与维泊妥珠单抗、葛兰素史克的GSK-2857916(belantamabmafodotin)、Seagen/武田制药的维布妥昔单抗、辉瑞的奥加伊妥珠单抗、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吉利德/云顶新耀的戈沙妥珠单抗、阿斯利康/第一三共制药的德曲妥珠单抗。2.2.2全球ADC药物市场增长强劲相比于传统疗法,ADC凭借综合了抗体疗法、化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疗法的主要优势,具有独特的靶向能力,显示出更好的临床试验结果,激发了全球开发热情,全球ADC药物市场增长强劲。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累计批准上市了15款ADC药物。从已披露的企业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已超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罗氏的Kadcyla以21.80亿美元销售额位居榜首,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Seagen/武制药的Adcetris稳步增长,以14.76亿美元销售额排名第二。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Enhertu以12.38亿美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90.6%,成功突破“十亿美元”。预计2023年ADC新药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到2026年,目前已上市ADC的全球销售额将超过164亿美元。在国内医院全终端市场中,药融云全国医院销售(全终端)数据库显示,罗氏的Kadcyla2021年的销售规模为6672万元,同比增长173.33%;武田制药的维布妥昔单抗2021年的销售规模为3088万元,同比增长769.34%。图片来源:药融云全国医院销售(全终端)数据库虽然目前行业整体药品销量较低,但ADC药物经历三代迭代升级,在药效方面有大幅提升,并且有新的适应症在不断涌现,行业整体处于上升初期。随着全球市场的持续渗透及适应症的不断拓展,未来ADC药物更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2.2.3国内ADC研发竞争加剧,差异化布局积极除了在国内上市的有8款ADC药物以外,目前还有三款ADC药物在国内处于申请上市阶段,分别是安博生物/新码生物(浙江医药子公司)的ARX-788、安斯泰来的Enfortumabvedotin、百健/英创远达制药的替伊莫单抗(IbritumomabTiuxetan)。国内ADC药物的竞争愈演愈烈,布局企业超过110家。据药融云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显示,目前国内企业研发的ADC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有70余个,其中按首家研发企业的药品数量来排名,TOP5企业分布是启德医药、普方生物、百利药业、多禧生物、礼新医药。图表:ADC药物国内研发企业TOP10图片来源:药融云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截至目前,国内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ADC药物有5款,分别是:美雅珂生物的MRG-002、MRG-003,恒瑞医药的SHR-A1811,科伦药业的MK-2870,东曜药业的TAA-013;处于II期临床的16款,处于I期临床的有33款,涉及百奥泰、康宁杰瑞、石药集团、信达生物等40家企业。图表:国内在研ADC药物信息查询(部分)图片来源:药融云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随着癌症病人的攀升和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ADC药物受到资本和药企的追捧,成为创新药企的必争之地。从整个药物发展阶段来看,ADC药物获批数量快速增长,进入收获期。在火热的另一面则是竞争激烈,部分靶点赛道拥挤,尤其是明星靶点HER2。以各靶点的药品数量进行排名,国内ADC药物靶点TOP5分别是:HER2、TUBR、TROP2、Claudin18.2、TOP。药融云数据库显示,位列榜首的HER2靶点有34个在研药物,TUBR靶点的在研药物有14个,TROP2靶点的在研药物有13个。图表:国内在研ADC药物靶点TOP10图片来源:药融云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ADC将抗体药物和化学药物结合,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并且能降低毒性,是未来医学发展方向。虽然目前ADC药物靶点扎堆严重,但国内也有部分ADC研发企业也在探索创新靶点,包括c-Met、间皮素、EGFR、B7H3、FRα、CD19、CD20、CD30等。国内ADC新药的研发竞争已经进入新时代,技术差异化的布局越来越积极,更多的原创性新技术在探索中。2.2.4辉瑞、BioNTech等看好,上千项试验正在进行抗体偶联药物(ADC)是新药开发的热点领域之一,今年多家大药企通过并购或授权协议在这一领域加码布局。比如2023年3月,辉瑞公司斥资近430亿美元收购了ADC研发先驱公司。4月,映恩生物(DualityBio)宣布与BioNTech公司就两款ADC管线达成独家许可和合作。种种迹象显示,ADC开发领域正在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突破开发瓶颈,上千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抗体偶联药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2000年,美国FDA批准首款抗体偶联药物Mylotarg上市,然而它因为毒性于2010年退市,抗体偶联药物一度陷入沉寂。抗体偶联药物需要将载荷与靶点特异性抗体用连接子偶联在一起。它们的设计需要对抗体,载荷和连接子这三个部分进行优化。偶联的连接子与载荷药物的合成,是影响ADC研发进程的关键之一。近20年来,业界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精力和资源用于优化抗体偶联药物的结构。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抗体偶联药物终于破茧成蝶,接连获批。截至2022年底,美国FDA已经批准12款ADC新药,其中三分之二在2019年之后获批,显示了ADC药物获批速度加快的趋势。此外,在研ADC的开发也呈爆发式增长趋势。根据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公司发布的一项报告,目前至少有1400项ADC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在过去两年里,87款新ADC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值得一提的是,ADC药物研发呈现国际化趋势,在过去两年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在研ADC药物中,46款来自亚洲,32款来自美国,9款来自欧洲。2.2.5大型药企加码布局,创新技术平台获得青睐今年在ADC开发领域的合作和并购接连不断。根据药明康德内容部即刻药数数据库的统计,上面提到辉瑞公司的并购之外,截至今年5月12日,在ADC领域的授权合作超过20起。包括、阿斯利康、BioNTech和等大药企和大型生物技术公司。这些合作显示大型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正在ADC领域加码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中国医药公司开发的候选ADC疗法完成海外授权。图表:2023年部分ADC研发许可合作(2023-0101~2023-05-23)▲2023年部分ADC研发许可合作(数据来源:即刻药数,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除了在研候选疗法的授权合作之外,至少9项合作涉及创新ADC技术平台。其中,Synaffix公司在今年头5个月已经达成4项授权合作。Synaffix专有的ADC技术平台包括GlycoConnect、HydraSpace和toxSYN,这些技术旨在使源自任何抗体的ADC药物成为可能,并显著提高其疗效和耐受性。2.2.6疗效显著,未来可期随着ADC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ADC在降低脱靶毒性的同时也获得出色的疗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抗体偶联药物Enhertu。它在2019年首次获批之后,在多种HER2阳性癌症中表现出显著疗效。不但获批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还获批治疗。近日,在不限癌种,治疗HER2阳性实体瘤患者的中,Enhertu也达到客观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两项疗效终点。摩根斯坦利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虽然目前ADC疗法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但是在未来9个月里,可能在治疗肺癌、膀胱癌和结直肠癌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这些进展有望显著扩展ADC可能造福的患者群体。在今年的药明康德全球论坛上,风投机构AnderaPartners的合伙人SofiaIoannidou博士在展望十年之后的医药前景时也表示,抗体偶联药物可能是CAR-T疗法之后的新突破。“我们会看到一系列新的疗法问世,带来更多非传统的ADC,并且造福更广大的癌症患者群体。”2.32022-2030年全球及中国ADC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2.3.12022年全球抗体及ADC药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中国为最大技术出口国ADC药物作为抗肿瘤的“魔法子弹”,是一种有效的靶向肿瘤药物,并且具有泛癌症治疗潜力。随着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癌症负担不断攀升,癌症是全球一大主要死因,2022年,全球及中国分别有10.5百万人及2.9百万人死于癌症。2022年,全球癌症发病数为20.2百万例,预期将于2030年达到24.5百万例;中国癌症的总发病数为4.8百万例,预期将于2030年达到5.8百万例。癌症患者人群的扩大激励了抗体药物市场的发展。抗体药物市场涵盖用于肿瘤及非肿瘤适应症的抗体药物,包括单抗、ADC及双抗,其中ADC药物市场在近年放量迅速。图表:2022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十亿美元、%)资料来源:FDA、国家药监局、弗若斯特沙利文、科伦博泰招股说明书图表:2017-2030E全球ADC市场规模资料来源:FDA、国家药监局、弗若斯特沙利文、招股说明书2.3.22022年中国抗体及ADC药物市场规模国内成长初期潜力市场,未来规模超百亿。相比于传统疗法,ADC凭借综合了抗体疗法、化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疗法的主要优势,具有独特的靶向能力,显示出更好的临床试验结果,激发了全球开发热情,全球ADC药物市场增长强劲。ADC的全球市场规模自2017年的16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79亿美元,CAGR为37.63%,并预计于2022年至2030年仍将以30.06%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同样处于发展初期,扩张势猛,从2020年国家药监局批准首款ADC药物赫赛莱起,连续2年市场规模增长翻倍,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62亿人民币,2020年到2030年的CAGR为78.64%。图表:2017-2030E中国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十亿元)资料来源:FDA、国家药监局、弗若斯特沙利文、科伦博泰招股说明书图表:2020-2030E中国ADC市场规模资料来源:FDA、国家药监局、弗若斯特沙利文、招股说明书2.42023年全球及中国ADC赛道投融资趋势2.4.1偶联药物融资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近十年全球偶联药物融资事件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顶峰,中国偶联药物融资事件数近三年稳定在35起左右融资金融方面,2021年为全球偶联药物融资金额的顶峰,2022年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均下降幅度超50%图表:2013-2022年近十年偶联药物融资事件数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图表:2013-2022年近十年偶联药物融资金额资料来源:医药魔方2.4.2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押注ADC未来偶联药物并购事件从2020年逐渐繁荣,2021年暂时消沉,2022年再度回暖。押注ADC未来,2023年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刷新偶联药物赛道单笔并购金额记录。Seagen作为ADC领域公认的龙企业,辉瑞在完成收购后将使其早期肿瘤临床管道增加一倍,并实现ADC领域技术或是部分癌种产品的弯道超车。辉瑞方面也曾表示,到2030年Seagen会贡献大于100亿美元的风险调整收入,且这笔收入在2030年以后可能会有显著增长。图表:2017-2023年偶联药物并购情况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医药经济报公众号,Pfizer官网图表:2023年Seagen有望贡献大于100亿美元的收入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医药经济报公众号,Pfizer官网2.4.3全球ADC交易事件持续上升,中国转让数独占鳌头ADC领域交易数量近五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ADC交易项目转让方以中国与美国最多,截至2023年5月,2023年中国ADC项目转让数目独占鳌头。截至2023年5月,美国与中国为ADC交易项目受让方的前两名,其次为英国、瑞士与韩国。交易金额方面,2022年一扫2021年的沉寂状态,2022年全球ADC交易金额创下历史新高251.97亿美元。图表:2019-2023年ADC交易项目转让方统计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图表:2019-2023年ADC交易项目受让方统计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图表:2018-2022年ADC交易事件数资料来源:医药魔方2.4.4国产ADC药物频频出海企业:达成ADC出海交易次数较多的是:科伦药业(3次)、石药集团(2次)和礼新医药(2次)、映恩生物(2次)。金额:2021年~2023年5月,国产ADC出海交易金额超200亿美元,其中,科伦博泰3次授权默沙东9款ADC产品,交易金额超118亿美元。靶点:出海ADC的靶点主要集中在Claudin18.2、HER2和TROP2。速度:2022年以来,国内ADC公司掀起了“出海”狂潮。2022年4家药企ADC实现出海,2023年短短5个月就迎来8家药企ADC出海捷报。图表:2021年-2023年5月ADC出海汇总资料来源:生物药大时代公众号2.4.5全球ADC药物交易频发除了中国,日韩相关ADC/PDC也有部分企业冒尖出来。未来可能会和中国有所竞争,值得关注。图表:2019-2022年国外ADC药物重磅交易整理资料来源:医药魔方72.52023-2030年ADC全球及中国市场预测ADC药物研发已进入4.0时代,关键要素持续优化2.5.1全球ADC市场规模预测全球AD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7亿美元:根据科伦博泰招股书数据,全球ADC市场规模从2017年16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55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0%。图表:2020-2030年ADC药物全球市场规模(亿美元)资料来源:科伦博泰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健康界,德邦研究所2.5.2中国ADC市场规模预测中国ADC药物市场规模飞速扩张。中国ADC药物市场源自于2020年国内首款ADC药物Kadcyla获批上市,根据科伦博泰招股书数据,中国ADC药物市场2022-2030年将以72.8%的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030年中国ADC药物市场有望达到662亿元。图表:2020-2030年ADC中国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科伦博泰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健康界,德邦研究所2.6ADC药物靶点由同质化走向多元化2.6.1ADC药物靶点布局由同质化走向多样化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全球ADC药物靶点布局较为集中,HER2赛道拥挤程度最高。中国企业ADC药物靶点热度前三的分别是HER2、TROP2和CLDN18.2。随着ADC药物的不断更新迭代,研发热情持续升级,国内外药企也开始寻求差异化靶点,开始涉足新靶点/无成药性靶点的ADC药物,同时也积极探索靶点组合,尝试双抗ADC的新模式。图表:ADC药物TOP靶点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德邦研究所图表:靶点及靶点多样化2.6.2HER2ADC赛道研发格局愈发激烈(一)全球共有3款获批,1款国产NDA,5款国产进入三期临床全球共3款HER2ADC获批上市。罗氏的T-DM1(Kadcyla,恩美曲妥珠单抗)2013年获FDA批准上市。2019年,T-DXd(DS-8201,Enhertu)成为第二个获批的新型HER2ADC药物。2021年,荣昌生物的RC48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3款获批+1款NDA+5款三期。科伦的A166已提交上市申请,另有石药的SYA1501、复星的LCB14-0110、乐普生物的MRG002、恒瑞的A1811和新码生物的ARX788,5款HER2ADC进入三期临床阶段。图表:全球HER2ADC研发进展(三期及以上)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德邦研究所整理。备注:复星医药为本公司关联方,该表所列内容仅为同类型产品的整理与总结,不代表本公司研究所任何投资建议。(二)HER2ADC适应症布局全面重点布局HER2阳性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适应症布局扎堆。HER2在多种癌症中过表达,如乳腺癌、胃癌、肺癌、卵巢癌等。全球已上市或III期阶段的HER2ADC均布局HER2阳性乳腺癌适应症,另外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也是各家重点布局适应症。图表:部分HER2ADC适应症研发进展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各公司年报,各公司公告,德邦研究所。备注:复星医药为本公司关联方,该表所列内容仅为同类型产品的整理与总结,不代表本公司研究所任何投资建议。(三)HER2ADC乳腺癌临床疗效对比DS8201疗效优异目前全球共3款HER2ADC获批上市。DS-8201疗效优异,已取代T-DM1成为二线治疗新标准,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性风险。其他多款在研HER2ADC产品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已经进入3期临床阶段。图表:HER2阳性乳腺癌适应症数据对比(四)全球仅1款获批,国产在研众多,科伦领跑全球仅1款TROP2ADC获批上市。戈沙妥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获批的TROP2ADC,2020年4月FDA首次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后线TNBC。2022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后线TNBC。国产在研众多,科伦领跑。科伦博泰的SKB264已进入三期临床阶段。此外,国产在研TROP2ADC众多,但大多数仍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图表:全球TROP2ADC研发进展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德邦研究所整理2.6.3TROP2ADC适应症布局全面(一)重点布局HER2阳性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Trop2是重要的肿瘤发展因子,其高表达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扩散等过程,由于三阴乳腺癌患者的Trop-2表达率高达90%,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有限,因此目前临床选择的适应症,主要集中在三阴乳腺癌。图表:部分TROP2ADC适应症研发进展资料来源:医药魔方,Biotech前瞻,德邦研究所整理(二)TROP2ADC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疗效对比Trop2ADC展示出积极的治疗晚期TNBC效果目前,以戈沙妥珠单抗、DS-1062和SKB-264为代表的Trop2ADC已显示出积极的经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TNBC效果。临床入组人群均为经多线治疗失败、晚期TNBC患者,后续随着治疗线数的前移,疗效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合理设计ADC药物各要素使其降低毒性仍是一大核心要点。图表:三阴性乳腺癌适应症数据对比资料来源:科伦博泰招股书,2022SABCS,SacituzumabGovitecaninMetastatic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AdityaBardiaetal.,德邦研究所整理2.6.4nectin-4ADC赛道火热(一)全球仅1款获批,中国尚无产品获批上市全球仅1款nectin-4ADC获批上市,国内尚无获批药物。在美国,维恩妥尤单抗在2019年12月首次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其在中国已于2023年3月递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和含铂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重点布局尿路上皮癌适应症。Nectin-4广泛存在于实体瘤中,在尿路上皮癌,乳腺癌,肺癌,头颈癌,卵巢癌等肿瘤中均具有极高的表达。Nectin-4可通过激活P13K/Akt通路促进肿瘤的增殖和迁移,是一种肿瘤相关诱导剂,这些特性使Nectin-4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抗肿瘤药物靶点。目前临床研究多布局于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图表:全球nectin-4ADC研发进展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德邦研究所整理(二)nectin-4ADC尿路上皮癌临床疗效对比nectin-4ADC已证明其成药性对于Nectin-4靶点的研发则相对小众,维恩妥尤单抗的临床数据已展示出nectin-4ADC优异临床潜力。国内自研9MW2821在开展的多项临床研究覆盖10余种肿瘤,初步数据显示,在II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RP2D)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12例尿路上皮癌肿评受试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50%,疾病控制率(DCR)达100%。图表:尿路上皮癌适应症数据对比资料来源:医药魔方,Powles,Thomasetal.《EnfortumabVedotininPreviouslyTreatedAdvancedUrothelialCarcinoma》,迈威生物公告,德邦研究所整理2.6.5HER3ADC赛道格局良好(一)共有4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第一三共最快,百利天恒紧随其后HER3作为HER家族成员之一,不仅可以单独诱导肿瘤发生,而且可以和其他家族成员协同诱导肿瘤发生、转移进展、药物抵抗(包括放化疗、内分泌治疗耐药)。HER3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均有表达,包括乳腺癌、肺癌等,其中在NSCLC肺癌中占80%左右,乳腺肿瘤中占30%~50%左右。目前已有4款HER3ADC处于临床阶段。第一三共的U3-1042进度最快,已进入三期临床。百利天恒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BL-B01D1处于二期临床。另有映恩生物的DB-1310和恒瑞医药的SHR-A2009进入一期临床。重点布局在非小细胞肺癌,整体竞争格局良好。图表:全球HER3ADC研发进展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德邦研究所整理(二)HER3ADC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对比HER3ADC在非小细胞肺癌展示初步疗效百利天恒的EGFR/HER3双抗ADC在EGFR-MutatedNSCLC患者中的ORR数据(63.2%)优于第一三共的U3-1042(41.0%),目前全球临床阶段的HER3ADC都是靶向单一靶点,BL-B01D1的突出优势在于可同时靶向EGFR、HER3,精准杀灭肿瘤细胞;并且这两个靶点在实体瘤中发生率较高,可覆盖更多人群。图表: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数据对比资料来源:医药魔方,ASCO官网,BUSINESSWIRE,CPHI制药在线,德邦研究所整理2.6.6CLDN18.2ADC研发尚处早期阶段(一)CLDN18.2ADC产品重点布局在胃癌等消化道实体瘤领域截至2023年6月,全球共14款CLDN18.2ADC药物进入临床阶段,且多数产品均处于早期临床阶段。适应症布局多集中在胃癌等消化道实体瘤。在病理情况时,CLDN18.2可以表达在胃癌(70%),胰腺肿瘤(50%),食管癌(30%)。鉴于其在胃癌及胰腺癌肿的高表达率,CLDN18.2有望成为胃癌领域的重要靶点。图表:全球CLDN18.2ADC研发进展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免疫时间微信公众号,德邦研究所整理(二)CLDN18.2ADC胃癌临床疗效对比CLDN18.2ADC在胃癌领域展示初步疗效截止2023年6月,真正公布临床数据的CLDN18.2ADC产品仅SYSA1801和CMG901。根据已公布的早期结果来看,CMG901在ORR和DCR数据占优,但由于两项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样本数量较少,CLDN18.2ADC能否在胃癌临床疗效中占据优势,还有待时间验证。图表:胃癌适应症数据对比资料来源:医药魔方,ASCO官网,CISION,德邦研究所整理三、ADC药物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建议当前,医疗卫生健康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中心议题。随着全球医疗需求的持续增加,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大力支持并推动我国生物医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级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专利意识和专利战略的缺乏,导致我国大量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以中医药产品为例,我国有几百种草药项目已在国外被抢注,著名的“六神丸”被日本仿制摇身一变成了“救心丹”,原产自吉林的人参蜂王浆也成为美国专利[1]。这些问题背后均体现出我国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匮乏。因此,为了扭转困境,必须运用企业专利战略,实现医药专利价值,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我国医药产业向上向善发展。3.1美、日、欧跨国医药企业的专利战略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全球来讲,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医药行业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度非常高,也是依靠知识产权为企业自身赢取经济和社会价值,因此专利等知识产权被视作很多跨国制药企业的制胜法宝不足为过。一、美国美国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并且尤为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美国是最先把以专利战略为主的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将知识产权视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专利申请量排名前30的跨国医药企业里,有8家属于美国公司。其中,在华专利申请量排名位于第一和第二的均是美国的医药企业。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是政府和产业界密切合作的模式形态,因其将专利战略作为国际竞争战略的重要部分,强化了其专利权在国际上的保护地位,因而凭借建立的技术壁垒,巩固了其医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积极推动建立国际统一的高效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专利保护制度可以实现全球化。美国政府为了大力推进美国医药企业研发水平,采取对专利研究项目、专利创新等医药研发进行资助支持,保证了该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专利技术得到保护,激励了技术创新。美国医药企业积极主动地研发新药品,利用与专利相关的法律、技术、经济手段,及时申请保护专利技术,抢占市场,维护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采用的是进攻性战略。美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早、制度本身较完善,其医企在专利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该国药企的技术领先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而我国的专利保护相对较弱,美国跨国药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利用自身的专利及技术优势发动进攻,建立起医药技术的壁垒。近年,该国企业在我国及全球的专利布局策略更全面而具有垄断性。二、日本日本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知识产权基本法》,将“知识产权立国”列为本国的国家战略,并制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尤其是通过对引进的专利技术不断更新、改进,这种在引进基础上改进的策略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也因此成为世界公认的专利大国之一。日本跨国药企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能力、技术产品市场的开拓和预判能力,因此该国药企能快速研制具有技术竞争力和市场前景好的专利药品,通过创新性的产品快速产业化迅速占领市场,获取超高利润。日本对药品的专利保护始于1976年,在此之前,日本仅对药品制造方法给予保护。之后,日本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来修改专利法,以扶持本国的技术发展。近十年来,日本跨国医药企业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逐年高增,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的日本,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原料75%由我国输入,但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并且利用中国汉方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申请了大量PCT专利。日本申请大量专利是其对专利法和专利策略的深刻解读与应用。“专利许可”策略使得专利收入成为企业重要的收入源,这有助于医药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同时,拥有大量专利或专利申请可以提升企业技术力量的公众形象,充分体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也因此成为评定公司贷款信誉度的一个标准。三、欧洲欧盟为了在医药工业领域与美国、日本抗衡,80-90年代初加快制订“医药产业政策”。该区域选择生物医药为突破口,制定了针对生物医药的相关政策如《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DIRECTIVE98/44/EC)和《欧洲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战略》等。此时,欧盟各成员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知识产权和医药技术扶持政策以促进其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德国本身的医药基础研究、医药产品研发和医药产业有较强实力。2001年,德国通过的预算案将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与信息技术并列为未来三大科研重点,加大对生物医药技术的投入力度,投入总额多达30亿马克,同比2000年预算增长5%。同时,德国政府专门提供了1.5亿马克的风险基金以加强硬件方面建设。法国为推动医药技术的发展,从1991年开始联合有关公司制定了一项生物技术工业的5年规划,私营和政府部门的机构都可申请有关生物技术项目的经费,政府10年间用于生物技术的资金投入增加了10倍达2.5亿法郎。2001年法国政府正式公布《2002年生物技术发展计划》,决定由国家直接拨款1亿欧元进行开发、研究和创办新企业,并通过信用担保和税收优惠等措施,使生物技术创新企业得到资助。法国财政部2002年的财政预算包括1.33亿美元的生物技术启动资金,用于推动法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近年来,欧洲跨国医药企业在华专利申请呈上升趋势。其中有五家企业处于在华专利申请的前十名。对于欧洲跨国药企来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是其强项,在我国的专利战略比较突出的是应用是专利技术的许可转让,从企业利润来看,在知识产权运营及产品经济收益都非常引人注目。医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项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和商业价值,医药领域的研发与市场密切相关,对专利制度的依赖性强。我国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抢占医药市场,避免出现通信电子行业技术研究中的被动局面,在注重医药应用性发明的同时,不要忽略基础性发明的重要意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突破国外在医药领域的专利垄断,建立自己的专利保护体系。3.2我国医药企业专利战略研究随着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医药企业积极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由于医药是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医药企业需要特别注重对创新成果进行保护。专利通过法律制度对发明创造进行创新性判定,明确专利权人的权益并加以保护,在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医药领域对专利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长。然而,尚有许多医药企业缺乏前瞻性的专利战略规划和有效的专利管理策略,存在专利保护效果和专利实施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制定和实施高效的专利战略,成为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3.2.1企业专利战略的内涵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充分运用专利法律制度,激励专利创造、专利保护、专利转化与运用并谋取经济效益,所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及采取的一系列策略。企业专利战略可以分为专利布局、专利运营两个层面。其中,专利布局是指企业有策略地申请专利,形成一定的组合性专利壁垒,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专利运营则是指企业将专利应用于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从而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绩效最大化。3.2.2企业专利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可以解释企业专利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的机理。其中,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资源的异质性,认为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自然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资源异质性的特点可为企业创造一定范围的市场空间,使企业在该领域避免竞争对手的竞争和模仿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能力理论则强调企业对资源有效利用、开发、配置的能力,认为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以及对知识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下,企业积极适应市场环境,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捕捉市场机会并进行价值创造的动态能力,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专利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稀缺、异质、难以模仿、独占、排他性等特征。企业将专利转化为有形商品时,将激发专利潜在的商业价值,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企业可将专利用于产权质押、投资、信托等资本运作,最大化专利价值。由于专利制度赋予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的獨占实施权,专利具有排他性,企业可通过专利获取一定的垄断优势,有效规避竞争对手的模仿,保证企业获得专利带来的价值优势。此外,由于专利具有稀缺性的特点,企业可将专利向其他企业进行有条件的许可,扩大专利收益的范围。专利战略则是将企业资源与能力相融合,从战略高度引导专利创新,整合相关资源进行专利布局和运营,使企业不仅可以拥有专利本身的优势,也可以使专利优势进一步扩大为企业竞争优势。具体来讲,企业通过专利战略,对目标技术领域进行专利信息分析,获取技术发展轨迹,了解市场竞争状况,监控竞争对手动态,捕捉潜在机会,建立专利保护。与此同时,企业通过不断的能力创新,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保障专利技术从创造、保护、管理、运用等方面得以顺利进行,发挥其竞争优势。3.2.3医药领域专利类型医药领域的专利类型可以分为产品专利、方法专利、用途专利以及其他。其中,产品专利方面,医药企业可对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靶点或药物靶标申请专利;可对基础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物前体、中间体、衍生物、手性药物/光学异构体、生物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药物杂质等申请化合物专利;可对药物的单晶、多晶、共晶、无定形固体、溶剂化物、结晶水合物、颗粒的粒度等申请晶型专利;可对药物新剂型等申请制剂专利;还可对药物组合物或复方制剂申请专利。方法专利方面,可对化合物、晶型、中药、生物药、制剂等产品的化学/生物制备新方法、精制/纯化方法、制剂工艺等申请专利,还可对药物及其中间体、蛋白、抗体、制剂、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等的分析/检测方法,以及中药的指纹图谱或者特征图谱及其建立方法申请专利。用途专利方面,可对药物新用途或新适应症,以及新的药用剂量范围等申请专利。其他类型则涉及对新的制药设备、生产装置或医疗器具等申请专利。3.2.4医药企业专利战略需考虑的因素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与所处的内、外环境相匹配。医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时需考虑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企业的整体战略、市场战略、技术战略。如今,医药技术愈加复杂且相互交叉,医药企业仅靠单一专利技术难以创造整体竞争优势,而盲目申请专利只会给企业徒增负担。企业整体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的航标灯。医药企业需将专利个体与企业整体战略相结合,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专利优势,产生竞争位势。其次,企业市场战略决定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路线。对市场战略的把握有利于企业为进入该市场提前做准备,合理分配资源开展专利布局和运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技术战略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密切相关,也提供了企业专利保护的对象。由于专利申请和维护的费用较高,专利实施又涉及市场监控和法律侵权诉讼,相关活动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医药企业难以在各个技术领域均申请专利,而需要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采取针对性的专利战略。只有将专利战略与技术战略协同发展,才能保证医药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医药企业专利战略需考虑的外部因素包括客观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秩序、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方面。其中,客观市场环境是指医药企业需对各地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和药品销售情况、专利申请现状进行调查,从而确定专利布局的地域。由于各国的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有所不同,而专利法律制度对企业技术保护的有效性和强度有着重要作用,并且当地在一定范围和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惯例也会塑造企业的专利战略,因此,医药企业需在对当地法律制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专利战略。其次,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秩序影响着医药企业能否正常获得研发/生产所需的原料,以及企业的医药产品能否顺利进行流通。医药企业若掌握了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并申请专利,则可在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行谈判时获取较大的议价能力。此外,医药企业对潜在竞争对手的了解,有利于企业找准技术创新点并进行专利布局,也能规避竞争对手的专利陷阱。3.3医药产业的发展特性企业专利战略的合理制定,不仅要考量技术因素,还要考量市场因素,特别是需要综合考量企业自身的产业行为和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才能制定出符合产业特点和需求的专利布局规划。特别是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人身健康息息相关,对知识产权保护也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3.3.1创新药物的研发周期长、投入高、成功率低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研发、生产、流通必须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和约束。医药行业作为政府监管行业,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行业内部还存在着药政法规和知识产权法规交叉保护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医药行业的专利管理的独特性,例如药物信息必须依法公开,并且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因此为了满足上市的要求,新药的研发周期往往非常漫长,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注册审批等多个阶段。在漫长的研发周期中,若任何一个阶段达不到要求,新药研发就难以成功,因此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也很低[5]。这一特点决定了如果市场不能为创新药物技术人员带来合理回报,那么将会极大地打击创新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新药物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合理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应当能够为技术人员带来可观的回报,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并形成良性循环。3.3.2医药专利数量少、价值高虽然医药产业的产品类型浩如烟海,但实际上医药产业中创新药物相关的专利数量不多,核心专利的数量更是只有几项。以化学药举例,最核心的化合物专利通常只有两项,即通式化合物专利与具体化合物专利,被称为基础限制专利。附随在基础专利之上,还存在数项到数十项晶型、制剂、工艺等专利①,而其他行业的工业产品往往包含几百上千项相关专利,相比之下,创新药物的专利数量可谓寥寥可数。投入高、周期长、数量少,直接促使医药专利的价值居高不下,因此核心专利的保护对于创新药物来说也更为重要。此外,专利药品还有生命周期的限制,当受保护的专利药品在保护期限届满时,药物专利可能还有很大的市场价值,但竞争企业在专利技术进入公有领域后就可以不经许可出售该专利药的仿制药,此时会导致原研药企业市场份额或利润大大下降,即“专利悬崖”现象[6]。因此,为了尽可能延长专利保护期限,医药企业也必须有效地进行专利运营。3.4医药企业专利战略缺位引发的问题我国医药产业整体上已颇具规模,综合来看,我国专利申请量高速增长,中药专利产出及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生物药领域及中高端医疗器械的专利技术产出量也位居全球第二[2],已经成为医药专利申请大国,国内也逐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产业园区集群发展模式。即使如此,我国在医药专利的创造、运用和保护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仍处于发展瓶颈期,国际竞争优势并不明显。3.4.1医药专利保护观念和意识淡薄生物医药行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高度依赖性[3]。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都存在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问题,依靠仿制和模仿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市场上多个企业重复生产制造同一仿制药的情形非常普遍。如前所述,由于专利制度和专利保护意识的缺失,虽然我国存在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但早期国外制药企业往往可以不受限制地利用我国已有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成他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此外,由于专利保护意识的匮乏,我国有很多科研人员选择通过科普宣讲、论文发表等方式公开其成果,但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不享有任何专利权,这也导致大量临床科研经验被他人无偿使用。可见,由于技术知识未得到专利法律保护,导致大量宝贵的药物知识白白流失,更导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始终受制于人。此外,医药专利技术价值无法变现的情况在我国屡见不鲜。生物医药技术仅作为技术本身是难以创造多少价值的,只有通过专利运营才能转化为经济利益。然而我国医药产业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不健全、内部缺乏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诸多问题,不仅导致我国医药技术无法发挥最大价值,还使得医药产品市场上的侵权行为泛滥,专利风险较高,为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诉讼成本和诉讼压力。3.4.2专利申请质量低我国各行各业的专利申请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说明民众的专利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问题在于,我国专利质量普遍不高,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例如我国专利储备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器械领域,高端器械方面与国外技术存在较大差距[4]。我国企业整体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不强,要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只能向他人寻求专利许可,这也导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跨国公司往往可以利用优势地位设置技术壁垒。因此,我国医药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把攻克核心专利技术摆到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3.4.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由于资源有限,我国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创新医药产品往往借助政府、科研机构、科研院校等平台研发创新药物。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合作平台,医药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对称、不通畅,使得校企合作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普及。而由于缺乏合作互通,高校研发人员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医药科研成果往往过于理论化,难以符合市场需求,企业也无法获知最新技术创新成果信息,难以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技术,这就造成了产学研严重脱节,科研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的窘迫现象。3.5我国医药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的建议3.5.1加强专利团队建设,提高专利分析能力企业开展专利布局的前提是对已有专利文献进行分析,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和申请专利无效。通过专利分析,企业可以确定现有技术并挖掘潜在专利点,从而有助于形成发明构思,进行风险判定,规避设计,提炼创新点。对我国医药企业而言,培养专门的专利团队,建设医药专利预警机制,提升专利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及时规避在研药物项目的专利风险,提高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的效率。医药企业获取专利数据的途径有各国专利局官方网站,以及智慧芽Patsnap、Incopat、Patentics、万象云等专利数据库。并且,医药企业开展专利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例如基于专利申请人和专利申请数量对技术生命周期、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基于被引用次数和同族专利数量对核心专利进行分析,还可以进行专利地域分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技术空白点分析等。3.5.2明确专利申请的策略首先,医药企业应充分权衡专利和技术秘密的利弊,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对于很关键但较易被摸索出,或明显是重要研究方向的内容,申请专利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效果。而那些极其细节的,不引人注意的,或是不易维权的内容,则应采取适当的保留措施,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其次,医药企业需根据创新发明的特点,选择好专利申请的类型,以顺利通过专利审查并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并且,医药企业需选择恰当的时机申请专利,例如,在进行基础研究后,即开始申请通式化合物专利,以避免后续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保密措施不当影响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或被其他機构抢先申请专利。此外,医药企业可充分利用专利优先权,申请海外专利。具体来讲,医药企业可以通过巴黎公约途径直接或在优先权日起12个月内向当地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也可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在PCT申请日起(有优先权的自优先权日起)30/31个月内向指定的成员国提交进入国家阶段的专利申请。3.5.3选择恰当的专利组合模式单个专利的价值日渐被削弱,难以为医药企业提供有效保护和创造经济效益。竞争对手可能通过对活性化合物进行修饰改造、药物剂型创新、增加新适应症等方法规避已有专利,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医药企业需要有策略的对专利进行组合布局,形成有效的专利壁垒,才能产生更好的竞争优势。从“技术生命周期/技术研发方向”的角度,可以将常用的专利组合模式分为路障式、地毯式、城墙式、丛林式以及混合型。然而,从实践角度考虑,我国医药企业还应当结合企业技术战略、市场战略、经营管理战略进行专利组合布局,形成具有一定法律结构、技术结构、商业结构的专利组合,从而实现既能抵御专利无效,延长专利保护期限,也能扩大专利保护范围。3.5.4合理借助政策,开展专利运营过去,企业的专利运营通常把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自己的专利权对竞争对手进行限制,或者通过专利诉讼打击侵权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事后防御”。当前,我国在专利制度、科技金融政策、医药产业政策等方面不断完善,医药企业可以更多样的方式进行专利运营。例如,我国医药企业可以专利为基础申请政府财政支持、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为新药研发补充资金。其次,在医药开放式创新和接力创新过程中,医药企业可以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不大的专利进行许可或转让,以获取资金收益。相对应的,医药企业也可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充实研发管线,提高创新能力。而且,当前我国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医药企业可以通过专利权投资入股的方式,与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建立利益共同体,达成技术合作的目标。此外,我国医药企业可以加强对医保政策和药品定价政策的研究和运用,通过专利药品“绿色通道”突破医保准入限制,拓宽市场范围;并且结合药物经济学评价,采用最优的定价方式确定药品价格,实现提高药品销量、拓展利润空间的目标,从而顺利地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经济利润。随着医药创新的不断深入,专利对于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日益重要,我国医药企业需要加强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本文系统梳理了企业专利战略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医药企业专利战略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为我国医药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提出参考建议。总体而言,我国医药企业应注重培养专利团队,提高专利分析能力,明确专利申请策略,并结合企业的技术战略、市场战略、经营管理战略选择恰当的专利组合模式,构建高效的专利组合结构。而且,我国医药企业需合理借助科技金融政策和医药产业政策开展专利运营,提升企业竞争力。3.6制定合理的医药企业专利战略为了解决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实施专利战略,加强医药企业专利保护工作。3.6.1制定宏观性企业专利战略专利战略是为获得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专利制度提供的专利保护手段和专利信息,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总体性谋划[7],合理的企业专利战略可以有效地运用专利技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及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可以分为四个步骤:首先要摸清企业现状,了解医药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的性质、专利水平和市场竞争程度,进行专利战略的定位;其次要了解企业的使命,制定企业战略目标;之后,在专利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需要进一步进行专利战略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划,主要内容为以企业创新、专利研发为重点,进行专利策略的制定;最后,需要制定评价反馈机制,对专利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的、持续性的分析评价,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企业战略,从而更好地达成战略目标。3.6.2制定医药企业专利布局策略在企业专利战略的指导下,医药企业需要进一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深入的专利运营工作。专利布局是指对专利申请的周密规划和统筹安排,通过对专利申请时间、地域和途径的选择,专利保护内容的谋划等,有策略地部署形成专利布局。专利布局的目标根据企业专利战略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合理的专利布局基本要素应当能够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市场,帮助企业的专利在时间、空间上真正体现出其对企业经营的价值,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专利申请阶段的布局和专利运营阶段的布局。(一)医药专利申请布局(1)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首先,在是否选择申请专利保护的问题上,医药企业应充分权衡专利保护和技术秘密保护的利弊,选择适合自身的保护方式。具体地说,对于很关键但较易被摸索出,或明显是重要研究方向的内容,申请专利可能会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如果是容易被反向工程的那些极其细节的、不引人注意的或是不易维权的内容,则可以采取适当的保留措施,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2)选择合适的专利申请时机医药专利的申请时机决定了医药专利的保护期限,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专利布局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有两种模式[8]。一是专利先行。一般而言,医药企业在研发阶段就选择申请专利的原因可能有三种。其一,企业基于筹集风险资本的需要,通过专利申请可以彰显出专利技术价值从而吸引投资。但也可能会陷入困境,即有专利才能吸引到投资,但是又缺少申请专利的资金。其二,申请人的研究成果有学术期刊发表的需求。一般来说,初创企业的研发往往基于学术研究,因此发明人会希望尽快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结果,因此为了防止损害技术的新颖性,需要在论文发表日期之前申请专利。其三,企业可能会因为竞争对手正在进行有竞争性的研发而率先申请专利。如果所选择研究的靶点或化学物质已经很成熟,有其他公司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市场竞争激烈,此时企业应当选择尽早申请专利,从而避免被竞争对手抢先。二是推迟申请。医药企业选择推迟专利申请的原因可能有两种:其一,企业经过权衡倾向于选择通过技术秘密保护,为了避免创意被窃取,则需要尽可能晚地申请专利,同时还可以保留以后申请专利的选择,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延长专利保护期;其二,如果企业竞争对手较少,例如选择的化学物质较新,很少公司在开展相关研究,则可推迟申请,一方面,这可以使新药上市后获得较长的保护期限,另一方面,也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的研究内容,导致其他竞争对手获得研发信息。(3)选择恰当的专利组合模式专利组合是实现高成本效益的重要专利布局策略,通过布局的专利组合,能够使不同专利技术围绕某特定技术彼此联系、相互匹配,在技术、时间、地域上保持从申请到授权的不同状态,从而突破传统意义上单一专利在时间、地域以及技术上的局限。对于创新药物来说,特别是复合药物,通过对其中核心的药物活性成分,以及相关的药剂、剂量剂型、制备方法、治疗用途等相关专利申请多项专利保护,能够在重点研发产品上逐步形成专利网络布局,构架起高质量的专利资产[9]。因此,医药企业在进行创新药物研发的同时,需要积极地对相关研究成果申请多项专利保护。从实践角度考虑,我国医药企业还应当结合企业技术战略、市场战略、经营管理战略进行专利组合布局,形成具有一定法律、技术及商业结构的专利组合[10]。如此,既能预防专利无效,延长专利保护期限,也能扩大专利保护范围,通过严密的专利体系抵御市场商业风险。(4)申请专利期限补偿2021年6月2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后新增了药品专利补偿期限相关规定②。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延长药品专利权的实际保护期限,帮助医药企业获得更长的新药销售时间,从而帮助创新药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医药企业应当充分了解、运用该制度,专利权人则需要在申请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前考虑各专利的期限、保护范围和稳定性,以及对应药品的审批进度、商业前景等因素来选择最佳的药品和专利组合并提出药品专利期限补偿申请,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专利价值。其一,对于原研药厂而言,由于我国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的适用对象是“在中国获得上市许可的新药相关发明专利”,原研药厂更需要抓住机会,特别是如果有一个药品对应多项专利、一项专利对应多个药品的情况,应当提前进行布局和及时提交专利期限补偿请求,使专利期限的补偿最大化和最合理化,同时也可以积极利用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来维护对原研药的专利保护[11]。其二,对于仿制药厂而言,则应当密切关注原研药厂的专利期限补偿情况,并据此规划仿制药的项目进程和专利应对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