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大全 (2)_第1页
别称大全 (2)_第2页
别称大全 (2)_第3页
别称大全 (2)_第4页
别称大全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别称大全银河的别称 天河 天汉 星汉 星河 银浦 银弯 云汉 天的别称 天空 太空 天宇 太皇 大区 大皓 大 碧落 天穹 穹冥 苍穹 大 太清 太虚 月亮的雅称 婵娟 望舒 纤维 金波 玉弓 桂殿 团扇 玉桂 银台 五羊 夜光 清光 太清 蟾 蟾蜍 玉蟾 霜蟾 素蟾 冰蟾 银蟾 瑶蟾 蟾宫 皓蟾 金魄 圆蟾 金蟾 蟾魄 素魄 圆魄 冰魄 桂魄 瑶魄 玉盘 金盘 银盘 圆盘 广寒 霜盘 水晶盘 白玉盘 金镜 玉镜 圆镜 寒镜 秦镜 瑶镜 金轮 银轮 玉轮 圆轮 冰轮 霜轮 孤轮 斜轮 玉兔 玉钩 银钩 垂钩 悬钩 金兔 白兔 圆兔 蛾眉 悬弓 妲蛾 素娥 丹桂 广寒宫 太阳的雅称 白驹 金虎

2、 赤乌 阳乌 金乌 金轮 火轮 赤轮 晷景 奔晷 朱曦 曦和 阳景 大明 明光 光朱 曙雀 红日 春天的太阳春晖 夏天的太阳骄阳 早晨的太阳朝阳、朝曦、朝暾、朝光、朝晕、初旭、初景 黄昏的太阳夕照、夕曛、夕晕、夕阳、残阳、斜阳 月份的别称 (通俗版) 一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开岁 陬月 二月: 丽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绸月 季月 莺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呜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阳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3、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壮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开冬 阳月 冬 飞阴月 十一月: 畅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龙潜月 十二月: 冰月 腊月 严月 除月 季冬 残冬 末冬 嘉平 穷节 星回节 2、夏历月份别名 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

4、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

5、、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十月: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梅月、阳春、应钟、坤月、亥月。 十一月:葭(jia)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 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

6、、岁杪、丑月。 = 1、农历四季的别称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 2、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

7、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3、农历各月份的又一别称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

8、、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附文: 农历月份的别称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

9、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 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

10、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

11、。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

12、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

13、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百城:北史李孝伯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称藏书富者为拥“百城”。书田:以耕田喻读书,所以书也称“书田”。典故出自王迈送族侄千里

14、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勤种播。”经笥:经,经书,泛指最重要的有指导性的著作;笥,装书的箱子。后汉书文苑传边韵:“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学则经笥,文为世珍。”后人用“经笥”代好书多,用“腹笥”喻博学。万卷: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喻博学,后人用以代指数量惊人的书。灾梨枣:喻不好的文章、坏的书。古用梨木、枣木刻书,专刻质量差的文章,意思是让梨枣木受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使铅字倒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宋真宗劝学文:“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封建时代常用来代指书籍。五车:

15、用五辆车载书,喻书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汗牛充栋: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后人用“汗牛”、“充栋”或“汗牛充栋”来借代极为丰富的藏书。丹铅:丹砂与铅粉,古代点校书籍时所用。明代杨慎集其考证诸书异同的著作即名丹铅录。后人亦用来借代经过点校或考证的书籍。一讲月令: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16、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

17、,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

18、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四讲婚龄: 第一年 纸婚 第二年 棉婚 第三年 皮婚 第四年 花果婚 第五年 木婚 第六年 糖婚 第七年 毛婚 第八年 铜婚 第九年 陶婚 第十年 锡婚 第十一年 钢婚 第十二年 丝婚 第十三年 花边婚 第十四年 象牙婚 第十五年 水晶婚 第二十年 磁婚 第二十五年 银婚 第三十年 珍珠婚 第三十五年 珊瑚婚 第四十年 红宝石婚 第四十五年 青玉婚 第五十年 金 婚 第五十五年 绿宝石婚 第六十年 白金婚五讲年龄: 孩提 幼儿时期 总角 童年时期 及笄 女子15岁 弱冠 男子20岁 花信 女子

19、24岁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 50岁 花甲 60岁 古稀 70岁 喜寿 77岁 米寿 88岁 白寿 99岁 耄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六讲时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 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初”、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七讲花卉: 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莲花:是花中“高尚君子”。美称“花君子”,雅称“净客”,别称“水华”、“水旦”、“水苏”、“泽芝”

20、、,还有称“君子者”。兰花:“美称”空谷佳人”,雅称“幽客”。其他有称之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兰”、“话中君子”。梅、兰、竹、菊共称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历来被称为“人间不老春”。她的美称为“月月红”、“四季花”、长寿花“、”斗雪红”。 菊花:别称:“黄花”,雅称“寿客”。还有称“隐逸者”,与兰花、水仙、菖蒲称“花草雅”。 茉莉:古尘“没利”,美称“人间第一香”,雅称“神客”。 梅花:雅称“清客”。它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与山茶、水仙、迎春合称“花中四友”。 杜鹃花:雅称“山客”与山茶花、仙客来、石腊红、吊钟海棠称“盆花五姐妹“。八讲老人: 老先生:年高学博

21、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

22、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九讲器物(部分): 笔(管城子、中书君):古时人毛颖,封成管城,累拜中书令,与用管做成的笔能书写有联系,故得名; 砚台(石虚中、即墨侯):石虚中被封过即墨侯,又为人器度方圆; 墨(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 纸(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 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

23、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 小船(蚱蜢):小船很轻快,像小虫一样,所以叫蚱蜢; 镜子(菱花,专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里开的一种花; 竹箫(玉参差):因姜白石两句诗“剪烛屡呼银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而得名; 手杖(鸠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鸠杖,因鸠是一种不噎的鸟,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钥匙(鱼样):传说周穆王时造的一种门锁,样子同鱼一样,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取其能守夜意; 琴(绿绮、焦桐):绿绮系汉司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汉代蔡邕的琴名; 香(龙涎、鸡舌):以珍贵材料得名; 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

24、弓闻名; 十讲中国的别称: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 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

25、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十讲中国的别称: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26、、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最后一讲,别称、借代杂集: 钱的别称:泉、方孔兄、邓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 酒的别称和雅号:琼、玉液、金浆、家酿、香醪、红友、玉友、欢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汤、杜康、白堕、曲生、曲秀才、金浆太醴、福水; 雪的别称: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琼乱玉;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 书信的别称:鸿、鸿雁、尺牍、尺素、函杞; 接信:烹鲤、青鸟飞来; 竹子:明太阳太阳 朝阳 曦阳 骄阳 金阳 酷阳 残阳 斜阳 红日 朝日 烈日 炎日 赤日 春日 夏日 秋日 冬日 落日 日食 日晕 日影 日轮 日夕 火轮 金轮 红轮 阳光 阳婆

27、 晨曦 霞光 朝晖 夕晖 春晖 夕阳 余晖 斜晖 艳阳 落阳 残照 火伞 日头 红轮 火轮 金轮 金乌 落日 阳光 灿烂 夺目 耀眼 灼热 酷热 酷日 日头 日阳 日出 日落 火热 炽热 炎热 光芒 光辉 火球 金黄 鲜红 火红 微红 浅红 朱红 紫红 赭红 殷红 绯红 旭日 月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月亮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月圆月缺,引发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月晴月阴,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于是,月亮便拥有了数以百计的、充满诗情的别称。这些别称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一、来源于月亮本身特征的别称 1直称 月亮夜行于天,明而有光,普照大地,时圆时缺,缺而复圆,盈

28、亏更替,周而复始,于是有了以下一些别称: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晖、玄烛、素晖、晖素、素影、霄晖、皓彩、圆光、圆景、圆影、圆缺、清晖等等。如: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曹直赠徐干)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夜光何德,死则又盲?(楚辞天问) 月魂:月初升或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 阴历每月初始见之月叫魄(本字霸),后来就以之代称月亮,并逐渐形成以魄为基本语素的别称-月魄、魄月、金魄、玉魄、皓魄、素魄、新魄、圆魄、颓魄、纤魄、细魄、夜魄、晚魄、宵魄、晓魄、残魄、莹魄、魄宝、魄渊如: 玉魄中天满,清辉近水多。(何景明对月)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适塞下曲) 2、喻称 圆月

29、如镜(鉴)如轮、如规、如环、如丸、弯月如钩、如弦、如弓,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别称-飞镜、天镜、金镜、金鉴、玉镜、玉鉴、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玉轮、琼轮、白轮、银轮、冰轮、孤轮、圆轮、轮辉,玉盘、银盘、晶盘,清规,金丸、素丸,玉环,玉弓、明弓,玉钩、琼钩、银钩、玉帘钩等等。此外还有玉羊、玉壶、玉碗、碧华、银苑、金饼等喻称。如: 团团冰镜叶清辉。(孔平仲玩月) 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元稹月) 玉轮卧兔初升魄,铁网珊瑚未有枝。(李商隐碧城) 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 昨夜风高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苏轼宿

30、九仙山)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 指点南楼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白居易三月三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将上述别称相互交错,两两组合,又派生出许多生词-兔轮、兔魄、桂轮、桂魄、圆舒、圆蟾、娥轮、镜轮、蟾轮、蟾盘、蟾魄、蟾钩等等。如: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唐方干月) 慈鸟夜夜向人啼,几度沙窗兔魄低。(元范椁赠郭判官) 二、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别称 月亮的许多别称,都来源于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1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

31、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江总答王均早朝守建阳门开) 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汤显祖牡丹亭闹殇)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江中望月) 2吴刚伐桂-桂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中有桂花树,任凭吴刚砍伐却永远不倒。由此,又产生了月亮的桂字系列别称-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丛、桂影、桂晖、桂魄如: 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张正见薄帷鉴明月) 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

32、奴娇中秋) 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沈约登台望秋月) 3嫦娥奔月-娥字系列别称 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升月成仙,由此便产生了月亮的娥字系列别称-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雨夜长。(宋范大成枕上) 引玄免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谢庄月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李郢中元夜) 4蟾蜍成精-蟾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由此产生了蟾字的系列别称-蟾蜍、玉蟾、明蟾、清蟾、凉蟾、寒蟾、冰蟾、金蟾、银蟾、灵蟾、彩

33、蟾、素蟾、孤蟾、新蟾、蟾窟、蟾宫、蟾阙、蟾光、蟾彩如: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唐李白初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李贺梦天)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李商隐燕台诗秋) 孤蟾久未上,五写不成归。(宋司马光停月亭) 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方复回。(刘商胡笳十八拍) 在以上四个系列别称之外,还有由免桂蟾等并列而成的新的别称-兔蟾、蟾兔、蟾桂、桂蟾、桂兔如: 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唐罗隐旅梦)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5其他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由此形成的别称非常丰富。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叫望舒月神名叫结鳞(又叫结璘),月中的五夫人名月魂,月亮的归宿处为月窟月亮中有宫殿名叫广寒宫这些都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鲍溶宿水亭) 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曹丕在孟津)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杜甫瞿塘怀古) 三、来源于阴阳学说的别称 古人认为,月为阴气之精,日为阳气之精,故以阴阳分别指月、日,由此产生了月亮的一系列别称:太阴、月阴、月灵、阴光、阴灵、阴宝、阴婆、阴精、阴兔、阴魄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马戴中秋月) 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宋毛滂诉衷情)01、夜光屈原楚辞天问:“夜光何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