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贵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贵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贵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贵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二上遵义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遇到问题,他总喜欢一个人琢磨,不向领导汇报,往往误事。不过,这是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不足为训 , 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在社会责任上,有两种经济学观点可谓南辕北辙:一种认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一种认为企业必须对社会负责。他性格内向,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讳莫如深 , 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

2、的一段岁月里。近年来,明代宣德炉的收藏达到了高潮,然而存世的明代宣德炉真品凤毛麟角 , 弥足珍贵。2015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A . B . C . D . 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以1994年创办的“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B . 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C . “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

3、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D . 生活方式,是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展现,包含人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闲暇生活、社会交往等内容。从生活方式上,大体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3. (2分) 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A . 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B .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C . 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D .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

4、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4.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问题。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

5、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

6、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

7、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B .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C .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D .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

8、.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 .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 .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 .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C .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D . 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5. (12分) (2018全国卷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那事已经发生过了。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

10、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

11、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我没兴趣。”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

12、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

13、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

14、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媽然一笑。“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人类还在,文明还在。“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城市图像出现后,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B . 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这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

15、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C . 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D . 姑娘率众在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2)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3) 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6. (6分) (2017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

16、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无所不至。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十分轻视文章评点,甚至对它进行严厉批评。这种偏见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尽管如此,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尤其是日本,不仅刊刻了许多中国文章评点之作,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从事中国古文的评点,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评点家,如赖山阳、竹添光鸿等。文章评点能广泛流行,一是形式灵便活泼,文字要言不烦,见解新颖独到,给人启发;二是能指导写作,有助于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写出合格甚至优秀

17、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风气,即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这样一来,就使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

18、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这需要学界同人齐心协力,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摘编白余祖坤略谈古代文章评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代以来研究经史的文人对文章评点很不重视,对其严厉批评,这种偏见影响深远。B . 古代文章评点普遍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并缺乏科

19、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C . 古代文章评点广泛流传的根本原因是能帮助读书人提高应对科举考试的写作能力。D . 编制出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目录,是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章评点的当务之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古代文章评点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并由此提出了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的主张。B . 文中运用日本刊刻并从事中国古代文章评点的事例,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C . 文中阐述了古代文章评点存在的多样方式,旨在强调开展文献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D . 文本先指出古代文章评点的内涵,接着分析其流行的原因,最后提出开展文献调查的建议。(3) 根据原文

20、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要研究古代文章评点的价值,就必须消除对它的各种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考察。B . 如果不能被读者所接受,古代文章评点就不可能会流传广泛并对一些外国文化产生影响。C . 只要不局限于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就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D . 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可见文章评点的流行能使文人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8高一上西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

21、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

22、,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选自战国策)(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B . 今太子闻

23、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C .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D .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 . 质,指人质,两国交往,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C . 避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离开坐席而伏于地,这种做法便叫做避席。也指离开席位。D .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24、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B . 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C . 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D . 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4) 翻译。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四、 诗歌鉴

25、赏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7高三上丹东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野人送朱樱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 , 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注】“写”同“泻”,言用水漂洗,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西蜀樱桃也自红”的“自”精妙传神,写出西蜀樱桃应季而红,却无人欣赏的落寞,与“映阶碧草自春色”有异曲同工之妙。B . “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

26、”,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C . 颔联上句写诗人担心樱桃碰破,表现了西蜀樱桃娇嫩易破的弱点,平添一丝哀愁;下句写樱桃形体“匀圆”,隐含对果农种植技艺与劳动的赞美。D . 全诗可分三层:前两联写“今日”,第三联忆“昨日”,第四联回到“今日”;引起第三联诗人回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一小小事件。E . 这首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拓宽了生活层面,增添了感情厚度。(2)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有人评价此联“门下省、大明宫”两个专有名词的使用,点铁成金,意蕴丰富。试结合此联与尾联诗意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

27、10分)9. (10分) (2017高一下垦利期中)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 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2) 魏征劝谏唐太宗不要轻视他人,要竭尽诚心对待臣民的一句话是:_,_。(3) 文天祥取诗集中渡扬子江中的“_,_”的句意,为诗集命名指南录。(4) 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处处避其锋芒的根本原因是:_,_。(5) 张溥阐明写作五人墓碑记的目的一句是:_,_。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5分)10. (3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传统的人机交互系统中,用户身处真实世界中,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等传统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