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反思1_第1页
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反思1_第2页
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反思1_第3页
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反思1_第4页
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反思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与反思,方水中心学校 杨兴平,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许多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整个的学习环节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和依据。它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旧习惯,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主人的心态培养,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性潜质培养铺设了课堂平台。我校也迎着课改的春风,部分班级、学科也在进行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我就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体会进行交流。,一、学习小组建设 二、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三、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一、学习小组建设 (一)、学生分组 学习小组分组

2、的原则: 1、男女比例适当原则(劳动、思维); 2、性格特点互补原则(外向、内向); 3、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主要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小组。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为此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等级划分为

3、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4 、微调原则:大小个平均分配原则; 表达能力强弱搭配的原则。 补充:如果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不适合,可以协调好后小组间同号流动。,(二)、选组长,1、方式:(

4、1)、学生自荐 (2)、学生民主选举组长 (3)、老师推荐 首先,以“假如我是小组长”主题,让学生以自荐的方式进行演说。 演说内容: (1)自我介绍(姓名、爱好、性格等); (2)想当组长的原因及优势; (3)自己如何开展小组长工作。 其次,同学们通过刚才同学的就职演说进行投票民主选举; 再次,老师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及选票数进行推荐。 最后,定出6位组长和6位副组长。,2、组长的标准: (1)、性格:外向、大方,有责任感,自我要求高。 (2)、学习:成绩较为优异,可以为组员做辅导和帮扶。 (3)、能力:较强的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4)、经验:在小学有做班干部经验的优先考虑。,(三

5、)、排座位,座位排列由传统的“插秧式”变成“对桌式” 顺 序: (1)、老师划分小组区域; (2)、组长召集自己组内小组所有成员; (3)、正负组长在组内进行排位。 排位原则:(1)、对子之间坐对桌或邻桌; (2)、潜能生坐中间(便于帮扶); (3)、优等生和中等生坐左右两边。,插秧式,对桌式,(四)、培养小组长,(1)使小组长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如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各角色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对学”、“群学”、“展示”基本流程和规则,并经常提醒小组成员这些规则,使这些规则得到强化并内化。 (2)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

6、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学习,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否则,就容易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现象,给人 以“假”、“浮”的印象 。 (3)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在交流过程中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起表率作用。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4)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五)、 培养组员,1、加强学生互

7、助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明白,教会学困生学习,让学困生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困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2、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力量,逐步地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关注他们。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习惯 新课程讲求个性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个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讲求合作精神,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至关重要,创设条件积极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

8、到活动中去。,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 学会倾听是每位学生学习习惯的新内涵。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合作学习中除了独立思考,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习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5、培养学生质疑对抗习惯 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提出质疑是良好的学习质量,这两方面都有利于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能力。 6、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合作学习尽管是在人数不多的小范围内,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

9、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按照课堂规范的要求,遵守课堂秩序,使课堂讨论、展示、对抗质疑有序进行。,(六)小组评价,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1、量化赋分 第一种:标准分数 (1)、学案完成:根据完成情况及质量分为2、1、0分 (2)、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

10、0分 (3)、讲解展示:根据讲解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0分 (4)、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2分 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分别赋给不同的分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A类学生展示、质疑的按照标准分数赋分,B类学生展示、质疑的加倍赋分,C类学生展示、质疑的三倍赋分。 第三种:鼓励分数 在板书、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示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直认可的,一次加10分。,2、记录方法 每天安排一个行政小组负责执勤,记录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一天的情况;而每节课由行政小组长安排本学习小组内

11、的两名学生分别记录,轮流进行,这样避免负担过重的问题出现。记录内容为各个学习小组课堂学习情况的量化,如板书、展示、对抗质疑等环节进行量化赋分。 3、统计方法 每天下午第八节课由行政学习小组组长进行汇总统计,将一天来全班每个学习小组团队及个人量化情况记录结果报送教师。 4、结果利用 每月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以评选班级个人“预习之星”、“展示明星”、“质疑明星”,在学习小组中评选“优秀团队”等。 这种学习小组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能防止只有部分优秀学生频繁展示的现象的出现。,二、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

12、合作 2、合作之前、缺乏指导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4、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5、巡视走马观花,缺乏调控,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SAS 一、探究 做一做:画ABC,使AB=3cm,AC=4cm。这样画出来的三角形与同桌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互相重合吗?若再加一个条件,使A=45,画出ABC:(小组合作,13分钟)(有的学生直接就化成第二种,有的学生画不来,相互不帮助,学生缺乏实质性合作,教师缺乏指导,缺乏调控) 小组交流:得出:三角形全等识别方法: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板书: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小组归纳,交流发言,6分钟)(学生畅所语言

13、,有时偏离主题,教师缺乏调控) 二、讲例:已知:如图, AB=CB , ABD= CBD,则 ABD 和 CBD 全等吗?依据是什么?(小组展示,其他小组点评12分钟) (学生板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其他小组转牛角尖,争分数,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连续发言,教师缺乏调控) 三、巩固 变式:已知:AD=CD, BD 平分 ADC 。问A= C 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3分钟 ),四、拓展 (1)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池塘两侧A、B处 各埋设一根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接量出A 、 B两点的距离,现有一足够的米尺。请你设计一种方案,粗略测出A、 B两杆之间的距离。(自主探索,小组交流,6分

14、钟,许多学生找不到方法,不与同伴交流缺乏主动) (2)拓展:以2.5cm,3.5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2.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 ,情况又怎样?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全等吗? 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_全等。 猜一猜:是不是二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你能举例说明吗?,A,B,五课堂小结 :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或SAS) 六检测 1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 求证:DCAB 2 已知 AC=DB, 1=2. 求证: A=D,D,B,B,C,A,D,A,O,C,三、

15、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一) 、科学组合、分工明确 (二) 、教师应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一、做一做: 试将方程(x+3)2=2的左边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 (学生练习、交流结果)(学会自主探索) 二、小组交流探索: 现在,我们来研究方程:x2+6 x+7=0的解法。 我们知道,方程:x2+6 x+7=0是由方程:(x+3)2=2变形得到的,因此,要解方程:x2+6 x+7=0应当如何变形?(巧设问题) 下面重点研究如何将方程:x2+6

16、x+7=0,变形为:(x+3)2=2。 (小组交流、讨论)(学会交流与倾听) (教师点拨:)这里,不是只研究这一道题解法的问题,而是注意找出一般规律。 (小组总结展示:)将方程:x2+6 x+7=0的常数项移到右边,并将一次项6x改写成2x3,得:x2+2x3=7。 由此可以看出,为使左边成为完全平方式,只需在方程两边都加上32,即:x2+2x3+32=7+32,从而得到:(x+3)2=2。 (小结:)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三、课堂练习: 1、x2+6x+ =(x+ )2; 2、x25x+ =(x )2; 3、x2+ x+ =(x+ )2; 四、例题学习: 例1 解方程:x24

17、 x3=0。 (学生自主解决) 例2 解方程:2x2+3=7 x。 (小组交流)该方程和例1有什么区别,应怎样解?(巧设问题) (小组展示)(反思与调整) (教师点评) 一方面要利用“配方法”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另一方面要通过求解过程掌握“配方”的方法。如例2的解方程:2x2+3=7 x,应先把这个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x27 x +3=0。其次,这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2,为了便于配方,可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为此,把方程的各项都除以2,并移项,下一步应是配方。(学会倾听)(反思与调整),五、课堂练习 课本第25页练习第1,2题。 六、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本堂课的收获) 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关键是: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请同学们回去后,用配方法解一下关于x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