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1页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2页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3页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4页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钻石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钻石的文化及传说 第二章:钻石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钻石的4C 第四章:钻石的简单鉴别 第五章:钻石的实践操作,钻石历史,钻石的年龄长得令人无从想象。根据科学家的测定,最年轻的钻石也有9.9亿岁,而最古老的钻石在33亿年前已经形成。遥想数亿年关的地球,可能还只是微生物的活动,在地壳大约200公里深处,一群碳无素聚集在一起,在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和高达4万6万个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结晶体,随着地过运动拱出地表。 跟随着时间的长河,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钻饰的美丽旅程,共同见证钻饰的成长故事,亿年前的地球 早于恐龙在地球上出现之前,钻石已在地壳深处的高温及压力之下形成。

2、钻石其后随火山熔岩被急速推至地球表面,并经历大自然各种风化现象-包括流水、强风及严寒天气 -然后再次被埋藏在泥土中,后经地壳的变迁与流水的冲刷,钻石出现于古河流形成的矿沙冲击层。,自古以来,钻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梦,一种理想和一种形象。 然而由于钻石源自不同的区域、时代和文化背景,它对每一个人 来说又有某种特定的含义。钻石对某些人来讲代表权力、富贵、 地位、成就和安祥,而对某些人来却是爱情、永 恒、纯洁和忠实、勇敢、坚贞的象征。,3000年前的印度 世界上第一枚钻石在印度的一条叫克里希纳的河谷内被发现。直到十八世纪之前,巨富的印度历代君王是世界上唯一的钻石供应者。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十八世初

3、印度一共生产了约 300万克拉的原钻。这也是钻石为什么以“克拉”作为计量单位的原因。古印度生长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每颗树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每粒正好是0.2克.由于钻石稀世罕见、重量有限,聪明的印度人便用这种树的树籽“克拉”作为钻石的重量单位。,钻石的重量计量单位是克拉(CT) 1克拉=0.2克 1克拉=100分,13世纪的欧洲 法国皇帝圣路易斯曾禁止妇女佩戴钻石饰物,他认为只有圣母玛利亚才有资格佩戴,钻石的珍贵由此可见。直至15世纪中期,法国国王查理十七世的情妇爱丽丝苏慧是第一位打破这种传统的女子,她从国王那里获赠一颗石,并在公共场合佩带,钻石从此进入民间。,15世纪的首枚订婚钻戒 1477年

4、,奥地利马克西米连大公在与法国的玛丽公主定亲前,接到公主的一封来信,内文写道:定亲之日,公主必须戴上镶有钻石的 指环。由此,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枚结婚钻戒就此戴在玛丽的手指上,从此钻戒作为定情信物。拱形钻石,是今天方钻的前身,被用来镶成哥德式M字母,系永结同心的象征。其后,钻石便成美丽及永恒爱情的象征,也因此而俘获了无数女人的心。,钻石独特的标志意义,兴旺发达的标志 纯洁爱情的标志 高尚品质的标志 非凡能力的标志 无穷财富的标志 无限权力的标志 艺术魅力的标志 永恒存在的标志,钻石的基本性质,(一)矿物名称 钻石的矿物名称是金刚石(Diamond)。在矿物学上属于金刚石 族。 (二)化学成分

5、和分类 1化学成分 钻石主要成分是C,其质量分数可达9995,微量元素有 N、B、H、Si、Ca、Mg、Mn、Ti、Cr、S、惰性气体及稀土 稀有元素,达50多种。这些微量元素决定了钻石的类型、颜 色及物理性质。 2分类 钻石最常见的微量元素是N元素,N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C而 进入晶格,N原子的含量和存在形式对钻石的性质有重要影 响。同时也是钻石分类的依据。根据钻石内N原子在晶格中 存在的不同形式及特征,(三)钻石的光学性质,1颜色 根据颜色钻石可分成两大类:无色一浅黄(褐、灰)色系列和彩色系列,无色一浅黄(褐、灰)色系列:包括近无色到浅黄、浅褐、浅灰色。 彩色系列:包括黄色、褐色、红色、粉红

6、色、蓝色、绿色、紫罗兰色、黑色等。大多数彩色钻石颜色发暗,强一中等饱和度的颜色艳丽的彩钻极为罕见。 彩钻一是由于微量元素N、B和H 原子进入钻石的晶体结构之中而 产生的颜色;另一种原因是晶体 塑性变形而产生位错、缺陷,对 某些光能的吸收而使钻石呈现颜 色。,2.光泽,透明度 钻石具有特征的金刚光泽,金刚光泽是天然无色透明矿物中最强的光泽。值得注意的是观察钻石光泽时要选择强度适中的光源,钻石表面要尽可能平滑,当钻石表面有熔蚀及风化特征时,钻石光泽将受到影响而显得暗淡。 纯净的钻石应该是透明的,但由于矿物包体、裂隙的存在,钻石可呈现半透明,甚至不透明。 3.光性 钻石为均质体,偶见异常消光。,4.

7、折射率及色散 钻石的折射率为2417,是天然无色透明矿物中折射率 最大的矿物,所以抛光良好的钻石具有很强的光泽和亮度。 钻石的色散值为0044,也是所有天然无色透明宝石中色散值最大的矿物。强的“火彩”为钻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同时也是肉眼鉴定钻石的重要依据之一,5多色性 钻石属均质体矿物,无多色性。,6吸收光谱 钻石可见415nm、453nm、478nm、594nm吸收线。无色一浅黄色的钻石,在紫区415nm处有一吸收谱带;褐一绿色钻石,在绿区504nm处有一条吸收窄带,有的钻石可能同时具有415nm和504nm处的两条吸收带,(五)钻石的力学性质 1解理 钻石具有平行方向的四组完全解理,所以抛

8、光钻石在腰部“V”字形缺(破)口,该性质是鉴别钻石与其仿制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加工时劈开钻石正是利用这一特性。,2硬度 钻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它的摩氏硬度为10。实际上在摩氏硬度表中,9级与10级的级差是最大的,10级的钻石硬度是9级刚玉硬度的150倍,是7级石英硬度的1000倍。 钻石的硬度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不同方向硬度不同:八面体方向菱形十二面体方向立方体方向的硬度。此外,无色透明钻石硬度比彩色钻石硬度略高。,3密度 钻石的密度为352(001)gcm,由于钻石成分单一,并且很纯,所以钻石的密度很稳定,变化不大,只有部分含杂质和包体较多的钻石,其密度才有微小的变化。钻石的这一特征在鉴定工

9、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六)热学性质 1.导热性 钻石的热导率为8702010wRmk),导热性能超过金属,是导热性最高的物质。其中IIa型钻石的导热性最好。这一性质在微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热膨胀性 钻石的热膨胀系数极低,温度的突然变化对钻石影响不大。但是钻石中若含有热膨胀性大于钻石的其他矿物包体或存在裂隙时不宜加热,否则会使钻石产生破裂。KM钻石的处理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 3可燃性 可燃性是指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的性质。钻石在绝氧条件下加热到1800以上时,将缓慢转变为石墨。在氧气中加热到650将开始缓慢燃烧并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钻石的激光切割和打孔净度处理技术就是利用了钻石的低

10、热膨胀性和可燃性。但对钻石首饰进行维修时,应避免灼伤钻石。,(七)亲油斥水性 钻石对油脂有明显亲和力,这个性质在选矿中被用于回收钻石,在涂满油脂的传送带上将钻石从矿石中分选出来,宝石鉴定常用工具与仪器,宝石鉴定中的常用的工具与仪器,宝石鉴定中的常用的工具与仪器主要有宝石专用镊子、10X放大镜、宝石显微镜、手持式宝石手电筒,偏光镜、折射仪、二色镜、分光镜、查尔斯滤色镜、紫外荧光仪、热导仪、电子天平,以及部分大型仪器。,镊子,聚光手持电筒,宝石手电筒是宝玉石鉴定中方便实用的照明工具。,10倍放大镜,放大镜是宝玉石鉴定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一般要求放大10X,因为一般宝石的净度都以10倍放大镜为标准。

11、 使用方法;放大镜尽量贴近眼睛,然后把宝石向放大镜靠近,直到看清楚。 用10X放大镜观察宝石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表面损伤刻痕、凿痕和表面瑕疵 (2)切磨质量小面的准确性和对称性、弧面形宝石的圆度等。 (3)抛光质量火痕、表面光洁度等。 (4)内部瑕疵和初始解理。 (5)包裹体类型和组合特征,与宝石结构、构造的关系。 (6)颜色的分布和生长线,以及某些人造宝石和弯曲生长线。 (7)由透过锆石、电气石、橄榄石等宝石的小面边棱重影而确定其较强的双折射率 (8)拼合宝石的接合面、光泽的变化和扁平气泡等。,宝石显微镜,用途: (1)放大。 (2)检查宝石表面,包括原石擦痕、蚀痕、三角座等特征以及双晶现象;琢型宝石的切磨质量,抛光质量;拼合宝石的特征等。 (3)检查宝石的内部,包括包裹体、生长线、颜色分布、全成宝石的气泡、瑕疵、初始解理和双折射率(小面边棱重影)等。 (4)使用上、下偏光片观察双折射率。 (5)使用单偏光观察多色性,每次只能看到一种颜色。 (6)用贝克线法、柏拉图法、实际厚度与真厚度比值法测定宝石的近似折射率值。 (7)用手提式分光镜代替目镜观测宝石的吸收光谱。 (8)上下偏光镜下再加锥光以观测宝石的干涉图。 (9)使用光度盘、分度镜、旋转台等进行宝石测定,包括晶面夹角,小面间夹角等。 (10)配上照像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