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4江苏单科,5)下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析:材料的内容涉及了上海、厦门、宁波等口岸,表明该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从“巢穴”“赏借”等词汇可以看出道光帝仍然以天朝上国皇帝自居,故b项正确;c项是鸦片战争的后果不是谕旨的后果,故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2.(2014重庆文

2、综,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解析:本题考查重庆通商问题。从材料信息看,英国迫切要求重庆通商,但李鸿章却认为“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实际上是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选d项。a、b、c三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答案:d3.“尽管理想如此高远,但有限的政

3、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迫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相符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中“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在定都天京后又回复旧式帝王的统治方式,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未涉及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4.史学界认为,洪秀全以拜上帝教发动起义,这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重要体现。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拜上帝教的教义来自西方b.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指导思想c.拜上帝教对农民缺乏

4、号召力d.拜上帝教导致了革命运动的失败解析:农民是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制定不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以宗教理论来指导其斗争,这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重要体现。答案:b5.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孙中山这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基于()a.其与辛亥革命革命动力的一致性b.其与辛亥革命革命纲领的一致性c.其与辛亥革命革命对象的一致性d.其与辛亥革命革命目标的一致性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民族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都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故其革命对象存在一致性,故选c项。答案:c6.(2014山东文综,18)“合议既成,举国

5、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相关问题。题干材料反映出列强争相在中国投资铁路、开设银行等,反映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经济侵略的表现,故选d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此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c三项均可排除。答案:d7.“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

6、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解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符合材料“反对西洋化、近代化”,故d项正确。答案:d8.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这里所说的“匪徒”是()a.太平军b.英法联军c.义和团d.八国联军解析: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而致“各国合而谋我”,可排除b、d两项。义和团运动是由反

7、洋教斗争发展而来,故选c项。答案:c9.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可知义和团运动对西洋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盲目地排外反映出他们对近代历史发展趋势的非理性认识,故a项正确。答案:a10.右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者旨在形象地说明清政府()a.为挽救统治,发展经济改善民

8、生b.成为洋人的朝廷,为洋人服务c.加重税收,大兴土木,穷奢极欲d.统治已经崩溃,沦为殖民地解析: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成为列强搜刮百姓的工具,为列强服务,b项最符合题意。答案:b1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下列举措对这一潮流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c.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否定了君主专制,从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答案:d12.“革命,革命,剪掉辫子

9、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剪掉辫子反朝廷”“鞑子”都体现了强烈的反清色彩,在三民主义中,反清是民族主义的内容,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移风易俗”是革命的结果,不是目的,a项错误;反清思想与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无关,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d项错误。答案:b1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文中所说的“辛亥革

10、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的关键一步c.辛亥革命彻底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解析: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次,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项。答案:b14.“这一运动唤醒了这个国家,唤起这个国家各个阶层反抗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运动的领导者在演讲、报纸和小说中发出誓言,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重建国家的统一。”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相关的运动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1

1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各阶层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故c项正确。答案:c15.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c.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飞跃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解析:抓住这三次运动的共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反封建、争民主的运动,体现的基本趋势是由专制向民

12、主化转变,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后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

13、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材料三二、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二十七年(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六日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选编与介绍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失

14、败的原因,思考如果如材料所说重用“林公”能否挽救败局?(8分)(2)说明材料二中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8分)(3)判断材料三出自哪一条约?有何标志性后果?(4分)参考答案:(1)失败的原因:清政府虚骄自大,不务实际,统治腐败。不能。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战争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绝非“林公”一人所能挽救。(2)灾难: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看待: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

15、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确立。17.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材料二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他的朋友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他设宴洗尘。在筵席上,他对汪孟邹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陈独秀传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请完成:(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面貌。(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6分)(3)简析材料三对辛亥革命政治意义的看法。(6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辛亥革命形成不同认识的原因。(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