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数学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汇报。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潋江三小深入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 第二学段。对数学课程和 数学教学的再思考 研读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2012.7.30 合肥。
2011版小学数学Tag内容描述:<p>1、目 录第一部分 前 言3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7一、总体目标7二、学段目标8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11第一学段(1-3年级)11一、数与代数11二、图形与几何12三、统计与概率13四、综合与实践13第二学段(4-6年级)13一、数与代数13二、图形与几何14三、统计与概率16四、综合与实践16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26一、教学建议26二、评价建议31三、教材编写建议38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43附录1 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45附录2 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案例46第一部分 前 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p><p>2、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汇报我讲的题目是“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汇报”。上周,我和刘丽老师去参加学习,听的5节课和2个讲座都围绕一个内容,那就是“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这个“课程标准”,预计和2001版一样,也会使用10年。同时,市教科所所长要求各县级教研室要在期末检测题中体现新课标。其实,新旧课标变化不是很大,但新课标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任务,下面我就新课标中的内容简单地讲七点:一、新课标中的数学观数学是科学,是语言与工具,是文化素养。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作为对于客观现。</p><p>3、准确把握课标 深入研读教材,潋江三小深入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12月12日,为何要修订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1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验的基础上,2003年,教育部开始着手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1.修订义教课标是深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10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实验过程中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这次改革中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需要。</p><p>4、对数学课程和 数学教学的再思考 研读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2012.7.30 合肥,1.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价值体现在数学的应用:日常生活、工程技术以及其他学科。 数学价值体现在教育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到了从数学角度看问题,学到了理性思维,思考更有条理,表达更加清晰。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讲究教学方法。恰当的引题和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解决某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看到数学内在的本质和自身的魅力,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p><p>5、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 理念与创新,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每人还是各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人便拥有两种思想。,一则笑话,从前有一个小村,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使船的船夫。谁家有个红白事儿,打架抬杠的,都请他们去“说和”。 一次,村里有哥俩闹分家,由于人多嘴多心眼多,分了几次也分不清,于是就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也觉得这次的事棘手,便先到厨师家开了一个“碰头会”。 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p><p>6、第1课时 鸡兔同笼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3 105页例1及 做一做 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四第1 3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 鸡兔同笼 问题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鸡兔同笼 问题 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p><p>7、小数的性质导学案 自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38页例1的内容 完成下面各题 1 0 1米 米 分米 2 0 10米 米 厘米 0 10米 米 表示 个米 也就是 厘米 3 0 100米 米 毫米 0 100米 米 表示 个 也就是。</p><p>8、乘法分配律 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概括 分析 推理的能力 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较。</p><p>9、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吕家坪镇中心小学刘丽霞 教学目标 1 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p><p>10、课 堂 作 业 A C 1 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每相邻两条线段的 相连 如下图三角形DEF中 顶点D的对边是 顶点E的对边是 顶点F的对边是 D C F 画出下列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底 底 底 3 三根小木棒最多能围成 三角。</p><p>11、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 种树 2人负责抬水 浇树 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 种树 2人负责抬水 浇树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 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 再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和 相乘 相乘 相加 1 这些等式不完整 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42 35 2 42 35 27 12 43 12 27 2 2 43 12 30 6 7230 72。</p><p>12、平行与旋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事例 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p><p>13、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 数学课程具备 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 3 数学课程的功能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 课程基本理念 1 数学课程理念有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改为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p><p>14、准确把握课标 深入研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概括与解读,数与代数(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 第二学段: 增加的内容: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调整的内容: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p><p>15、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 单元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类同一标准 会把三角形按角和边进行分类 2 集合表示不同标准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3 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