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018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编号:16352319]
2018年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复习部分。引导学生复习本册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课本第109-110页中的第10-17题。能正确应用数与代数部分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6课时 练习四。
2018年五年级上册数学Tag内容描述:<p>1、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第3课时 平 移教学内容 平移(第2526页)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教学重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电脑出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图形做平移运动。 图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或左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2、 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p><p>2、总复习教学内容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复习部分,教材把本学期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教材在每个领域都设计了适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习题。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复习本册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水平。具体的复习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安排了17道小题(课本第108110页“总复习”中的第117题)。内容涉及“倍数与因数”、“分数”、“小数除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2.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安排了8道小题(课本第111112页“总复习”中的。</p><p>3、总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09页中的第59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能力目标: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情感目标:会进行约分和通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说明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复习要求。板书课。</p><p>4、总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08页“总复习”中的第14题。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能力目标: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情感目标: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教学难点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情感态度。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再现所学的知识。请同学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过。</p><p>5、总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11-112页第18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能力目标:能用不同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情感目标: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的乐趣,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用不同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说明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复习要求。二、指导复习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平行。</p><p>6、总复习教学内容 课本第109-110页中的第10-17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会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情感目标:能正确应用数与代数部分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会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说明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复习要求。板书课题: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二、指导复习1.复习。</p><p>7、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第4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0-11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1、我会填。(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0.12=( )12 23.80.34=( )3415.23.2=( )( ) 16.780.46=( )( )学生独立。</p><p>8、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8课时 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计量大的土地面积单位,知道边长是100m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hm2,能想象出1hm2的实际大小,理解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难点:帮助。</p><p>9、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第6课时 练习四教学内容 练习四(41-43页)教学目标1、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第1题:先让学生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数的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第2题:可以让学生列出24的所有因数:1、2、3、4、6、8、12、24。然后再回答问题。有4种摆法。第5题: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有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