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
第8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C.历史叙。C.历史叙。D.近代中国饮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第5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第5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2018课标Ⅲ)明朝中期以后。答案 C 从材料。A组 课标Ⅰ卷题组。高考历史 (课标Ⅲ专用)。
2020版历史Tag内容描述:<p>1、专题质检十二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邢台第三次月考,11)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得出魏源对西方缺少整体了解,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涉及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魏源倡导师夷长技。</p><p>2、专题质检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安徽安庆二模,32)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利。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A.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B.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C.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D.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有合理宽大的一面”说明不是性恶论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理性是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理解事物的能力,。</p><p>3、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9河北秦皇岛摸底)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材料信息的意思是:孔子在编写春秋时,虽不直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但却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以是否合乎礼法为标准,对历史事件含蓄地进行道德评判,以达到劝诫的目的,故孟子、朱熹的话都是在强调孔子。</p><p>4、第6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1.(2017课标)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本题以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辨析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不同的文献。</p><p>5、第7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一、选择题1.(2019辽宁沈阳郊联体模拟)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租佃关系的发展。魏晋时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承担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需承担主体税收地税,故A项排除;宋代。</p><p>6、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史观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东西方文明的冲突B.近代中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C.西餐已经普遍盛行D.近代中国饮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之所以在寿宴上反对西餐是因为“刀叉”的使用影响了寿宴喜庆的氛围,因为“刀叉”跟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喜庆”的文化相矛盾,材料中的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文明的冲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西方饮食的抵制,只是说在。</p><p>7、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信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答案: C解析: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但“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有关民生的财政预算支出所占比例不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及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重点。</p><p>8、专题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9河北保定模拟)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编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耶稣教得以输入,广东地区最先受到影响,于是“广西桂平县洪秀全,因以耶稣教炫其徒,聚合不轨,起兵金田村”。该编者()A.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B.认为基督教直接引发了农民起义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D.具有怀疑和排斥基督教的心态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材料中编者认为耶稣教的传播是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之一,耶稣教便利了洪秀全组织发动群众,行不轨之举,这表明该。</p><p>9、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7课标)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本题考查唐朝时期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材料表明,唐朝中期,南方茶叶在北方城市大量销售,饮茶习俗普遍化,这反映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唐中期南茶“开始”北运,A项。</p><p>10、第11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8课标)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个人出版著作之风盛行,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说明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故选D项。出版个人著作和士大夫之间以书为礼并不能说明学术。</p><p>11、专题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秦皇岛模拟)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答案B清朝时,汉人与满人权力并不平衡,A项错误;从军机大臣及章京中汉人的人数可知汉人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项正确;军机处的建。</p><p>12、课时规范练22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2018吉林二模,20)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英国的这些变化()A.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B.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C.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D.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18世纪前期和中期。</p><p>1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张芳在历史变革与西方歌剧的发展从文艺复兴到意大利统一的完成中说:“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下,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国的思潮,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下面能够体现该思潮的作品是()A.安娜卡列尼娜B.格尔尼卡C.等待戈多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答案: D解析: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小说,与材料“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不符,故A项错误;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现代主义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p><p>14、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7课标)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本题考查唐朝时期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材料表明,唐朝中期,南方茶叶在北方城市大量销售,饮茶习俗普遍化,这反映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唐中期南茶“开始”北运,A项。</p><p>15、第10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一、选择题1.(2019广东广州模拟)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B.白银大量外流C.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D.市民阶层兴起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低银”“低假银”,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趋利思想,说明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业生产不受重视,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白银大量外流,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善书劝诫乡。</p><p>16、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1963年3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1963年12月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10月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 B解析: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p><p>17、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改变这种状况,明太祖朱元璋的对策是()A.设置内阁B.废除丞相C.设三司使D.设军机处答案: B解析: 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设立的,不是明太祖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反映了权臣弄权、蒙蔽皇帝的弊端,与此对应的措施是废丞相,故B项正确;设三司使是宋朝为弱化相权在财政方面采取的措施,故C项错误;设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故D项错误。2.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p><p>18、第4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与成熟一、选择题1.(2019四川成都模拟)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从材料中北魏政权为外族使节设置“四夷馆”“四夷里”“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定名”。</p><p>19、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5日贵州1 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 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 000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解析:选A。由表格中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以得出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筹,故A项正。</p><p>20、第6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1.(2017课标)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本题以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辨析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不同的文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