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达标1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达标1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达标1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达标1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达标1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达标(十四)一、选择题1(2019苏北四市调研)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上述评论揭示了()A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B“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C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D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独立与安全,建立了不结盟运动组织,故选C项。2(2019陕西部分学校摸底)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最终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8月,勃兰特总理访苏。这反映了()A两极对峙出现缓和B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A解析 “1970年”世界处于“冷战”时期,当时美欧与苏联对立。材料中“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最终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勃兰特总理访苏”都体现了西欧国家与苏联关系的缓和,这从侧面反映出两极对峙出现缓和,故A项正确。3(2019青岛调研)“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这些“新兴”概念表明()A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B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C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C解析 第三世界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国际经济政治领域”新兴力量的崛起,即意味着多极化,故选C项;D项说法有误。4(2019梅州质检)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五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材料表明()A东欧剧变发生时间短速度快B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C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对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的支持D东欧剧变是在西方策划下产生的连锁反应B解析 材料中讲到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五国的剧变,从波兰的10年到罗马尼亚的10个小时可以看出东欧剧变并非短时间发生的,而是各国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B项正确。材料中讲到了东欧五国发生剧变的时间,波兰经历10年的时间,时间不短,A项错误;材料未提到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只是东欧五国事态发生变化的时间,并未反映这其中有西方的策划,D项错误。5(2019惠州调研)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同年10月,两德统一。这反映了()A美苏对峙格局的终结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C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D大国影响力作用强劲D解析 从材料中苏、美、英、法四国参与协定民主德国、联邦德国的统一和主权问题,可知当时大国主导世界的影响力仍然强劲,D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无关,B项错误;此次外长会议没有体现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C项错误。6(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关于未来多极化格局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美、日、欧、俄、中、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一超多强”局面基本瓦解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解析 根据材料,“三极论”“五极论”“六极论”都是强调美国、欧洲国家、东亚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的影响力,相较世界上其他众多的国家,这几“极”的凸显,正是总体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故选D项。7(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曾表示,超级大国是不能退休的。但是,它们可能将被迫与其他国家分享舞台。这结论反映出()A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B两极格局已无法维持下去C第三世界冲击了两极格局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解析 材料中“它们可能将被迫与其他国家分享舞台”,说明其他国际力量日益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反映出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选D项。8(2019安徽 “江淮十校”联考)1994年2月25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欧安会上说,“冷战”并没有结束,欧洲面临着陷入“冷和平”的危险,从而使“冷和平”一说受到世人瞩目。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冷和平”,那么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C美俄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B解析 在避免武力的情况下进行对峙是美苏“冷战”最为重要的特征,也与材料中“冷和平”思想表达的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9(2019黄山一模)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主要说明()A国际政治的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B“冷战思维”模式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D各国围绕国家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D解析 由“伙伴关系”“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可知,各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断寻求、探索适合自己的外交政策,D项正确。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的世界秩序尚未形成,A项错误;“冷战”结束了,但是“冷战思维”依旧存在,B项错误;材料叙述了新型外交关系,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无直接关联,C项错误。10(2019洛阳统考)下表为20世纪4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由这一变化可以看出()年份194919591969197919891996成员国数量5883125149156185A.20世纪9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B两极格局导致地区分裂加剧C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发生改变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C解析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联合国,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发生改变,C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A项错误;1996年两极格局已经瓦解,B项不能解释1996年成员国数量的增加;材料没有反映出成员国经济联系的加强,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D项错误。11(2019武汉部分重点中学模拟)当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这表明()A发展中国家全面超越发达国家B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重构 C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解析 材料表明当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已发生变动,需要重构,故B项正确。12(2019郑州一中摸底)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国际格局多极化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A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B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C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D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影响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对抗和对峙的局势”等可知,“新冷战”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的对抗,A项正确。双方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乌克兰而不是整个欧洲,B项错误;乌克兰属于美俄之外的国家,C项错误;“新冷战”是小范围的美俄之间的争斗,并未波及全世界,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扬州模拟)“冷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材料二“冷战”结束之后,有人不断发表有关一场新“冷战”已经或正在出现的言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冷战”结束后,导致“冷战”的基本前提条件即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但是,目前还不能说,人类已经超越“冷战”了。因为“冷战”的影响不是短时间所能消除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以及“非友即敌”的观念等“冷战”思维,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冷战”没有出现的理由。(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简析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答案 (1)原因: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际环境的变化、中苏两国领导人之间的误判与猜疑。(2)理由:两极对峙局面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3)表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军事安全、“非友即敌”的观念。影响:造成国际局势长期动荡不安; 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14(2019长郡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因为,世界史视野下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论其影响虽然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大,但是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世界历史进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两例事件作为论据,并结合材料所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 示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比如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