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化学上册
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与描述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我选择《探究蜡烛的燃烧》作为探究课题。浅谈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提前分解九年级化学上册3—5单元教学难点的。
9年级化学上册Tag内容描述:<p>1、1 8.8.碳的世界碳的世界 【复习目标复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反 应原理、实验步骤、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 3.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教学安排:2 课时 【复习重点和难点复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p><p>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钢铁生锈C.酸雨侵蚀D.冰雪融化2.我们在打开某种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前将酒精灯内的酒精加满B.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D.使用酒精灯后用嘴吹灭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中。</p><p>3、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与描述能力一、案例主题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选择探究蜡烛的燃烧作为探究课题,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让学生能体验到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认识。</p><p>4、浅谈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提前分解九年级化学上册35单元教学难点的浅谈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提前分解九年级化学上册35单元教学难点的实施策略 引言: 化学是初三才开始学习的一门新课,学生在接触一门新课时都是满怀热情、信心满满、充满期待。但随着知识量的增加,难度提高,部分学生学习热情减退,甚至出现放弃的现象。面对这一现象,我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及调整,最终通过合理安排作业内容,降低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难度,且学生掌握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依然较高。现将本人在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总结如下: 一、教。</p><p>5、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1.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A.78%B.21%C.11%D.58%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 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烟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3.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p><p>6、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8分钟 试卷满分:60分)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3.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