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课件
2、青霉素G的抗菌谱包括哪些病原体。第35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36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具有14~16 元大环内酯环结构而得名。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课件Tag内容描述:<p>1、1、-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哪些基本特性? 2、青霉素G的抗菌谱包括哪些病原体? 3、如何防治青霉素的过敏反应?,Review,Go,Go,Go,第35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36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辛志伟,To be mastere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To be familiar with: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To be known: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多黏菌素类及杆菌肽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Purpose and Requirement,第35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多肽。</p><p>2、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具有1416 元大环内酯环结构而得名。 第一代: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 可口服,对G+、某些G-杆菌和厌氧菌均有效,可用于对内酰胺类过敏或耐药的治疗。但仅为抑菌剂,抗菌谱窄、不耐酸、胃肠道反应和肝损多见。,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氟红霉素、阿齐霉素。 与第一代比,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t1/2 长、对酸稳定、不良反应少、抗菌后效应明显等优点。 抗菌机制: 与细菌50S 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和抑制mRNA 的位移,从而抑。</p><p>3、Protein synthesis inhibitors (PSI),Antibacterial Agents II,MAJOR CLASSES OF PROTEIN SYNTHESIS INHIBITORS,Aminoglycosides - BACTERICIDAL Macrolides大环内酯类 Clindamycin 林可霉素 Tetracyclines Chloramphenicol,Mechanism of action of PSI and modes of microbial resistance,PSIs interfere with different steps in protein synthesi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化学结构相似,不良反应相似,抗菌原理相似,体内过程相似,抗 菌 谱 相 似,链霉素(streptomycin),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p><p>4、抗生素的分类 -内酰胺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 其它类(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林可霉素类),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其基本结构是由一个多元碳的内酯环大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的一类抗生素。,其结构特征为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十四元或十六元大环,也因此而得名。,碱性,内酯,14元环大环内酯:红霉素及半合成衍生物(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元环大环内酯:阿奇霉素 16元环大环内酯:麦迪霉素、麦白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罗红霉素,半合成14元环,阿奇。</p><p>5、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p404,(泸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定义 二.分类 三.共性 四.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 + 氨基环醇(苷元) 氨基糖苷,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一)体内过程相似 (二)抗菌谱相似 (三)抗菌机理相似 (四)耐药性相似 (五)不良反应相似,五 个 相 似,(一)、体内过程相似 1、吸收:口服难吸收,多采用肌肉注射。 2、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0)穿透力弱,可透过胎盘屏障,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甚至于脑膜炎时也难达有效治疗浓度。肾皮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