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
2、熟悉中性粒细胞动力学、白细胞减少和粒 细胞缺乏症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一、概述 1、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109/L)为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 中性粒细胞2000/μl(2.0&#215。
白细胞减少Tag内容描述:<p>1、一一白白细细胞胞减减少少 (一)原因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长期低于4000立方 毫米(4109升)以下,临床以易于疲劳,易于感染为主要特 征的一种病证。其原因一般是由化学和物理因素(放疗、化疗等 )、药物过敏、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 (二)食疗 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 “虚劳”、“血虚”、“血证”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白细胞减少主要是由于素体不足,劳欲过度,肾气受伤; 或饮食失节,劳倦内伤,损及脾胃;或情志失调,劳心太过,心 肝亏虚,或误中药毒,接触毒物,脏气受损;或大病久病,耗伤 气血等导致脏。</p><p>2、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 第七章 周剑峰 学时数:1学时 1、掌握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定义、 临床表现及治疗。 2、熟悉中性粒细胞动力学、白细胞减少和粒 细胞缺乏症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讲授目的和要求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白细胞与机体的抗感染密切相关,低于0.5109/L极可能 有严重感染。 1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109/L 2白细胞减少症: 各种病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成人4.0109/L 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中,中性。</p><p>3、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一、概述 1、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WBC 4.0109/L 2、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中 性粒细胞.0109/L 3、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中性 粒细胞0.5109/L 4、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与感染的危险明显相 关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粒细胞生成障碍 2、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3、粒细胞分布紊乱 4、粒细胞释放障碍 粒细胞生成障碍 1、化学性粒细胞减少:肿瘤化疗药、苯、砷 、DDT、氯霉素、氯氮平、甲基硫氧嘧啶 、D860 2、无效性粒细胞生成:叶酸、B12缺乏 3、骨髓病性粒细胞减少症:MDS、AL、恶 。</p><p>4、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 血细胞的增殖四个阶段 1、造血干细胞池或祖细胞池。正常情况下 ,约有95%处于静止期。 2、增殖池是指处于原始、中幼阶段的细胞 ,具有增殖活性,根据其发育和特征还可 分为不同的阶段。 3、贮存池(晚幼成熟)此期细胞已经失 去增殖活性,不再合成DNA,只是贮存和进 一步成熟。 4、指外周血中各类有功能的成熟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 定 义 1、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109/L者称为白细胞减 少,因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中 性粒细胞,故白细胞减少通常是因中性粒细胞减 少引起,且大多数也表现。</p><p>5、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一.定义(Definition): 外周血WBC4000/l (4.0109/L)为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 中性粒细胞2000/l(2.0109/L)为中性粒细胞减少(granulocytopenia) 粒细胞500/l(0.5109/L)为粒细胞缺乏(agranulocytosis),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正常粒细胞动力学,细胞池 细 胞 特 征 骨髓: 干细胞池 干细胞、祖细胞 自我复制、更新、分化 分裂池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细胞在增生、不断成熟 中幼粒细胞 贮存池 晚幼粒细胞 进一步成熟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血液组织:功能池 外。</p><p>6、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 粒细胞缺乏,概述,定义 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 粒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8)109/L 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多低于1109/L,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粒细胞动力学,病因,感染 理化损伤 血液系统疾病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粒细胞生成、成熟障碍 骨髓各池减少,粒细胞停滞在早幼粒阶段,外周血粒细胞核左移 粒细胞破坏过多 骨髓分裂池代偿性增多,贮存池耗竭,外周血粒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粒细胞分布异常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