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必修1.
B.1 L溶液中含有离子总数为3&#215。C.0.5 L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D.0.5 L溶液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A.HCl溶液+Na2CO3溶液。【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下30分钟演练 鲁科版必修1。第二课时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版必修1.Tag内容描述:<p>1、【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堂10分钟练习 鲁科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状态的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A酒精B氯化钾晶体C液氯 D熔融的氢氧化钠解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酒精在两种状态下均不导电,液氯是单质,故A、C均不是电解质;氯化钾晶体中的K、Cl无法自由移动,因此无法导电,故选D。答案:D2(对应考点一)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熔于水中能够导电,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一定为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CX只能是盐类。</p><p>2、【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下30分钟演练 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对于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对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平衡没有影响B木炭燃烧过程中,发生着碳单质、CO和CO2之间的转化C碳的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无机化合物不能合成有机化合物答案:B2双选题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ANaHCO3和NaOH BNaOH和。</p><p>3、【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下30分钟演练 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纯净铁的物理性质有()光亮的银白色黑色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有延展性能导电导热硬而脆能被磁铁吸引,易被磁化密度比铝小A BC D全部答案:B2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FeCl2FeCl3Fe(OH)3HCl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全部解析:Fe2FeCl3=3FeCl2、2Fe3Cl22FeCl3、4Fe(OH)2O22H2O=4Fe(OH)3、H2Cl2点燃,2HCl。答案:D3将足量铁粉放入由盐酸、MgCl2溶液、FeCl3溶液、CuCl2溶液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p><p>4、【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堂10分钟练习 鲁科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OHH=H2O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OHSOH=BaSO4H2OC足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的反应:CO22OH=COH2O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解析:B项中OH、H和H2O前系数都是2;C项应生成HCO;D项HClO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答案:A2(对应考点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2H=H2OCO2B醋酸与烧碱溶液反应:HOH=H2O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D硫酸。</p><p>5、【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第1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堂10分钟练习 鲁科版必修11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A31B13C12 D23解析:3O2H2O=2HO3O,3 mol NO2中,有2 mol氮的价态升高,1 mol氮的价态降低,所以发生还原反应的NO2与发生氧化反应的NO2的质量比为12。答案:C2标准状况下,将NO2和O2按体积比43混合后充入干燥烧瓶中,然后将烧瓶倒立于水中使其充分反应,则烧瓶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1 B. molL1C. molL1 D. molL1解析:此类题目可用赋值法来解。设烧瓶体积。</p><p>6、【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第1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下30分钟演练 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比较稳定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解析:N2不能在O2中燃烧,与O2在闪电时反应生成NO。答案:B2我国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ACO2、Cl2、N2、酸雨 BSO2、NO2、CO、烟尘CNH3、CO2、CO、雾 DHCl、SO2、N2、粉尘答案:B3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p><p>7、【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下30分钟演练 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碳元素的单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DC60是新发现的一种碳的化合物解析: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多种,不同的单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2下列物质中分别滴入醋酸,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大理石;钟乳石;锅垢;贝壳;蛋壳A BC D解析:。</p><p>8、【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4章 第3节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下30分钟演练 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物质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玻璃 B生物陶瓷C光导纤维 D玻璃钢答案:D2复合材料制成的防弹头盔能抵御多种手枪子弹的射击,最大限度地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这利用了复合材料的()A高强质轻 B耐热抗高温C耐腐蚀稳定性好 D导电导热性好解析:防弹头盔要能承受高强度撞击,而且质量较轻。答案:A3某种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强度高、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的特点,估计该复合材料的基体和增强体材料可能分别是()A金属;碳。</p><p>9、1.3.3物质的量浓度随堂练习(教师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0.1 mol/L Ba(NO3)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可由1 L水中溶解0.1 mol Ba(NO3)2制得B1 L溶液中含有离子总数为36.021022C0.5 L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D0.5 L溶液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2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75 mL 2 molL1 NH4Cl溶液C150 mL 3 molL1的KCl溶液 D75 mL 3 molL1的FeCl3溶液3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p><p>10、【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堂10分钟练习 鲁科版必修11(对考要点一)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的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NH4Cl和H2SO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BN2H2NH3,用烧碱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解析:A项中两反应物不能得到氨气。B项中需高温高压催化剂等反应条件,而且此反应是可逆反应,NH3中含N2和H2。D项NH4HCO3NH3H2OCO2,而P2O5不吸收CO2。答案:C2(对应考点一)双选题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解析:NH4Cl。</p><p>11、【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堂10分钟练习 鲁科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不用任何试剂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Na2CO3和NaHCO3BNa2CO3和NaClCNa2CO3和盐酸 DNaHCO3和盐酸解析:将盐酸逐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时无气体生成,而将Na2CO3溶液滴加到盐酸中时,开始便有气体生成,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答案:C2(对应考点一)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B与盐酸反应放出等量的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的质量小于碳酸氢钠C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p><p>12、【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下30分钟演练 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HCl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NaHCO3溶液BNaOH溶液HCl溶液Ba(OH)2溶液H2SO4溶液CBaCl2溶液H2SO4溶液Ba(OH)2溶液Na2SO4溶液DCaCO3HCl溶液Na2CO3溶液H2SO4溶液解析:A.Na2CO3写成CO,NaHCO3写成HCO;B.前者生成水,后者还有沉淀生成;D.CaCO3写成化学式,Na2CO3写成离子形式。答案:C2离子方程式:CO2H=CO2H2O表示()A碳酸盐与盐酸之间的反应B一切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p><p>13、【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下30分钟演练 鲁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解析:A项,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H3HCl=NH4Cl,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B项,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CaCO3CaOCO2,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C项,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D项,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故选C。答案:C2双选题在一定条件下,KClO3与I2发生下列。</p><p>14、【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堂10分钟练习 鲁科版必修11(对应考点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铁能被磁铁吸引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铁元素Fe在纯氧中燃烧可得Fe2O3Fe2O3不可与水反应得Fe(OH)3,所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Fe(OH)3Fe(OH)2在空气中加热,可得FeOABC D解析:铁能被磁铁吸引,人体血红蛋白含铁元素,中铁在纯氧中燃烧可得Fe3O4;Fe(OH)3可通过4Fe(OH)2O22H2O=4Fe(OH)3化合反应制得;Fe(OH)2在空气中加热,得到的是Fe2O3。答案为A。答案:A2(对应考点一、二)下列物质与铁反应只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的是()ACl。</p><p>15、毛泽东 长沙 教学目标 1诵读词作,感受毛泽东的 豪情壮志与豪迈风格。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 ,品味意境。 立立 志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四十年代的毛泽东 五十年代的毛泽东 一、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 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 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 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 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 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并创立了 湖南农村第一。</p><p>16、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说明: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可能有脱离两个物体而 独立存在的力,这就是力的物质性.有受力物体必 存在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既是施力物体,施力 物体同样也是受力物体,因此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是相对的. 施力和受力过程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没有先后之分. 力的作用效果: 1、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 2、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速度的 大小和方向变化) 1、在国际单位制(SI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p><p>17、Unit 3 Travel journal 语法学案(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必修1 Unit 3 Travel journal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future actions(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二、知识精讲(一)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或现阶段正在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由am /is /are + doing 构成。(二)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1. 表示现在(说话人说话时)正在发生的事情。例: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我们在上英语课。2. 表示现阶段暂时的或正在进行的情况,说话时动作未必正在进行。例:They are saving money to buy a new car recently.最近他们正。</p><p>18、模块一导学案unit2(1)Teaching objectives:u To introduce and develop the theme of growing pains.u To develop speaking ability by talking about families and problems that happen between teenagers and parents.u To know more about classmates and their families.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u Get students to understand what growing pains means.u Make students kn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teenage children in the USA.u Help students to form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rel。</p><p>19、本学案栏目开关,本学案栏目开关,知识储备区,运动情况,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规律,本学案栏目开关,知识储备区,运动学公式,受力情况,牛顿第二定律,本学案栏目开关,知识储备区,本学案栏目开关,知识储备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学习探究区,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