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四单元》复习学案。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A.牛顿 B.波义耳 C.拉瓦锡 D.哥白尼。第1课&#160。
版高中历史必修三Tag内容描述:<p>1、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材料选择题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2关于现实主义文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英国的雪莱和狄更斯、俄国的普。</p><p>2、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及试卷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卷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山东曲阜的游玩时,导游在一处名为杏坛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p><p>3、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一、材料选择题1“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牛顿 B.波义耳 C.拉瓦锡 D.哥白尼2右图行星(海王星)的发现反映了哪一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性 A落体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 3下列叙述,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A B C D4达尔文生。</p><p>4、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材料选择题1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主要是因为它A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和手段 B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C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要求解决的政权问题 D直接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2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p><p>5、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材料选择题1魏源应林则徐之请编纂的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在书中,魏源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 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 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 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 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p><p>6、新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如何面对思想史教学?(上)齐: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是高中历史“必修(III)”中思想史部分的教学问题。今天的特邀嘉宾仍然是大家已经认识了的2007、2008年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历史学科专家团队成员、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钟红军老师。钟:老师们,大家好。齐:咱们山东、海南两省的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但是,一提起“必修(III)”文化发展史的教学,大家还是觉得这一部分的教学比较难把握,您觉得呢?钟:是这样。我的印象里,新课改以前我们讲文化史部分的内容,基。</p><p>7、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1、形成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教育: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诸子百家百家代表人物基本主张重要言论儒家孔子(孔丘,创始人)(1)爱人 (2)为政以德 (3)性近论 “仁者,爱人,爱有差别等”“克己复礼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借用而爱人”孟子(孟轲)(1)。</p><p>8、浦北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探究参考与提示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探究参考与提示第一课1原文大意:孔子从文献(即学问)、实践、忠恕、信义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杜绝主观揣测、武断肯定、固执、自以为是;对斋戒、战争和疾病采取慎重的态度;很少谈及利益,如果谈到,也是与命运和仁德相联系。孔子不到学生真正遇到困难、烦闷发急的时候,不去启发开导他;如果讲出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触类旁通地推演出相似的道理,则不再重复。孔子教育弟子的内容、孔子的为人及孔子对一些事情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做人仍有启发,比如说,学习应。</p><p>9、一、单选题1建国初期我国重点发展“两弹一星”。1986年我国批准了“863”计划,高技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建国初期我国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重点发展军事技术B “863”计划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关C 二者的发展对我们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意义D 科技重点的变化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科技政策的失误2201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A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 中国第一颗氢。</p><p>10、一、单选题1“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它”指的是( )A 改革开放B 恢复高考制度C 科教兴国战略D 恢复“双百”方针2某学校举办全面建设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展,下列可以入选的是( )A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 载人航天飞船首发成功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3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p><p>11、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农学和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推论中国四大发明产生的便利,在老师引导下理解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在数学、天文。</p><p>12、学生学案教师科目历史班级时间教学内容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目标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重点考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教学实施过程一:作业检查1、完成情况 : 优( ) 良( ) 差( )完成不好的原因:2、 考核复习(分数10分)默写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三、新课讲授1、知识点框架:(一)、宋朝程朱理学时期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影响北宋程颢程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 而后有 ,这是理学的核心。</p><p>1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训练 1.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 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 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 精神修养,理想人格2.明清思想家提出了诸多观点,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他们的思想说明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为中国近代。</p><p>14、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1.1,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后世主要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方技家等。,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