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22
学 习 新 知。2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用所学的其他判定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什么。[22.1 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2)这些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征。
八年级数学下册22Tag内容描述:<p>1、平面向量的减法课 题229(1)平面向量的减法设计依据(注: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教材章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减法及相关元素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并能正确运用。3、类比实数减法,感受类比的思想方法;4、通过将平面向量的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方法,感受转化思想5、通过认真参与学习,培养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重 点能运用法则求差向量难 点理解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并能灵活运用教 学准 备平面向量的加法;互为相反的向量学生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总结,练习教学过程。</p><p>2、八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冀教,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22.4 矩 形(第1课时),学 习 新 知,问题思考,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哪些性质?,2.想一想,这里展示的物体都是一些什么形状的图形?,中国有句古话: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方”指的就是我们小学学习过的长方形,包括正方形,“矩”就是古代画“方”的一种工具.到了初中阶段,我们就把长方形称作矩形.,观察并思考:,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2.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不变的是什么?改变的是什么? 3.角的大小改变过程中有特殊值吗?这时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p><p>3、八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冀教,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22.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2课时),学 习 新 知,问题思考,1.用定义法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需要什么条件?,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它们的逆命题如何表达?是否是真命题?,2.用所学的其他判定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什么?,小亮和小芳分别按下列方法得到了各自的四边形.,小亮的做法:用4根木条搭成如图所示的四边形,其中AB=CD,AC=BD.,小芳的做法:画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截取OA=OC,OB=OD;连接AB,BC,CD,DA,得到四边形ABCD.,问题: (1)小亮。</p><p>4、课时作业(二十六)22.1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一、选择题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相等 B互相平分C互相垂直 D互相垂直且相等22017石家庄二中月考如图K261,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与O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包括自身)的个数是()图K261A1 B2C3 D43如图K262,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图K262A8 B9 C10 D114如图K263,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16,CD6,则ABO的周长是()图K263A10 B14 C20 D225如图K264,在ABCD中,AB3 cm,BC5 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OA的取值。</p><p>5、八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冀教,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22.4 矩 形(第2课时),学 习 新 知,问题思考,门窗、方砖、数学教科书等都是什么图形?,一天,小丽和小娟到一个商店准备给今天要过生日的小华买生日礼物,选了半天,她们俩最后决定买相框送给小华,在里面摆放她们三个人的相片,为了相框摆放的美观性,她们选择了矩形的相框,那么她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拿的就是矩形相框呢?,活动1 矩形的判定(一),用上、下一样长,左、右一样长的四根木条,长对长,短对短,首尾相接,做成一个木条框一定是矩形吗?如果不是,还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p><p>6、八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冀教,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22.5 菱 形(第1课时),观察思考,(1)图片中有平行四边形吗? (2)这些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征?其中哪个特征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 习 新 知,活动1 菱形的定义,结合上面的观察,你能举出和上述图形具有相同特征的实物图形吗?具有这一特征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这些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吗? (2)上述图形都有一组邻边相等吗? (3)如果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各组邻边都相等吗?,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活动2 菱形的性质,【想一想】。</p><p>7、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2课时矩形(2)判定,课前学习任务单,略.,A,课前学习任务单,有一个角是直角,对角线相等,有三个角是直角,课前学习任务单,ABC(答案不唯一),AC,BD,ABC,BCD,CDA(答案不唯一),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