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数的近似数。学习优化问题就是为了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应用题1》教学设计2。
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Tag内容描述:<p>1、相交与平行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 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 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 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 、学生被动“听” 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p><p>2、教材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p><p>3、外国语学校小学部/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教学预案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数学学科教与学设计预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班 级:姓 名:一、第一单元(或章节)教学预案总体规划单元课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备教师Jin峰备课时间1、 学习内容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和轴对称图形二、教材解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p><p>4、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例1、例2、例3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2学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再求近似数。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迁移类比能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2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2005年底我国进行了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全国人口为1306280000人。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p><p>5、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文/段庆娟教案基本属性:教案名称: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案信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三角形的面积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教学重点是: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水产养殖场中蟹池的场景。包含的信息有两个三角形的蟹池及其平面示意图等。旨在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蟹池面积的问题,展开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p><p>6、莆莄虿肆肆蕿薅肅膈莂袄肅芀薈螀膄莃莀蚆膃肂薆薂蝿膅荿薈螈莇蚄袆螈肇蒇螂螇腿蚂蚈螆芁蒅薄螅莃芈袃袄肃蒄蝿袃膅芆蚅袂莈蒂蚁袂肇芅薇袁膀薀袆袀节莃螂衿莄薈蚈袈肄莁薄羇膆薇蒀羆艿荿螈羆羈薅螄羅膁蒈蚀羄芃蚃薆羃莅蒆袅羂肅艿螁羁膇蒄蚇肁艿芇薃肀罿蒃葿聿肁芅袇肈芄薁螃肇莆莄虿肆肆蕿薅肅膈莂袄肅芀薈螀膄莃莀蚆膃肂薆薂蝿膅荿薈螈莇蚄袆螈肇蒇螂螇腿蚂蚈螆芁蒅薄螅莃芈袃袄肃蒄蝿袃膅芆蚅袂莈蒂蚁袂肇芅薇袁膀薀袆袀节莃螂衿莄薈蚈袈肄莁薄羇膆薇蒀羆艿荿螈羆羈薅螄羅膁蒈蚀羄芃蚃薆羃莅蒆袅羂肅艿螁羁膇蒄蚇肁艿芇薃肀罿蒃葿聿肁芅。</p><p>7、四年级数学下册 7统计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一、 根据统计图完成问题一个路口半小时内车辆通过如下图:1 半小时内共通过多少辆车?2 半小时内通过的货车比小汽车多多少辆?3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二、 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某饲养场近五年里饲养家兔情况如下: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数量(只)5001200180015002400制成折线统计图。1( )年养兔只数下降,( )年养兔只数增加最多。比上一年增加( )只。2这几年一共养免( )只。三、完成统计图和问题。某汽车厂上半年汽车产量统计如下表:月份123456产量(辆)200022002500250028003000。</p><p>8、数学广角说课稿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113页“数学广角”第二课时例2。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学习优化问题就是为了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因此设计本节课时,我把教学内容变为源于学生切身生活体验的,适。</p><p>9、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4元6角4分=( )元,4.64,10元5角=( )元 =( )元,10.50,10.5,7分=( )元,0.07,小数: 3.5 、1.06 、16.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1 6 . 8 5,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分数,小数,把“1”平均分成10份,,1,也可以表示0.1。,分数线,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小数,把“1”平均分成10份,,也可以表示0.3。,分数,小数,把“1”平均分成100份,,也可以表示0.01。,1,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3份是( ),也可以。</p><p>10、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p><p>11、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第1课时南丰县子固小学 黄水亮设计理念本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接触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学情与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p><p>12、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说课稿峡江县巴邱小学 陈淑全说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从设疑引趣出发,使学生发现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新奇有趣、层层提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探。</p><p>1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应用题1教学设计2峡江县巴邱小学 陈淑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0-13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三十一的第l一4题。教学目的: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2.35+1.5 3.7100 4.0587.4-3.5 83100 1.2-0.518+4.9 1.65。</p><p>14、四年级下册 加法交换律 教案 执教教师 代国仙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境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p><p>15、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吕家坪镇中心小学刘丽霞 教学目标 1 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p><p>16、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 3 乘法分配律及其简便运算 同步练习 II 卷 小朋友 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 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填空 共2题 共17分 1 11分 利用乘法交换律填空 124 138 13 3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