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形成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Tag内容描述:<p>1、课前复习:,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的形成.,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 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 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p><p>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答题时间:20分钟)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2题。1. 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 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 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 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2. 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A. 极地高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副极地高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3. 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1月均温地大于两地B. 7月均温地小于两地C. 两地的气温日较。</p><p>3、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了解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重难点)3应用气压带、风带解释气候成因及特点。(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阅读教材P36P38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布季节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1月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7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低压亚速尔高压正误判断:(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p><p>4、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一、考点突破1. 掌握北半球冬、夏季的六个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及位置。2. 理解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成因。3. 理解东亚、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1. 高低气压中心的成因。 2. 东亚、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难点:东亚、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 一、大气活动中心(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并由此引起气压中心的变化,具体变化如下: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p><p>5、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夏 季,冬 季,活动 1,?,请结合课本“大陆空气柱图”,思考回答“活动”。,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 原因:冬季大陆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 原因:夏季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轻而上升。,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高,低,活动 2,?,2分别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图中的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呈块状分布; 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分布有重大影响。,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p><p>6、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swf,相似的情况发生在海陆之间,冬季和夏季海陆温度各有何差异? 相应的情况,冬夏季海陆气压有何差异?,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探究活动:,读课本P36页“大陆空气柱”, 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60,0,30,3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1. 北半球冬、夏季。</p><p>7、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屏山中学 孙娟,60,0,30,30,赤 道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60,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太阳直射点 北 南,结论:气压带风带随 ____ 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___,冬季偏___,假设:地表均一,地表是不均匀的,有海陆分布、地表起伏等,0,探究活动一: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冬季,结论: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高,低,低,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低,高,高,副 热 带 高 。</p><p>8、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B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一个原因C 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D 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2.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B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C 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D 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3.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A 亚洲高压B 阿留申低压C 印度低压D 夏威夷高压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关于。</p><p>9、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三圈环流,思考:,三圈环流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其假设前提是什么?实际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吗?气压带能否完整保留?,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p><p>10、精品文档 题目: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边几节的基础上继续的深化,应在学生理。</p><p>11、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夏季 冬季 活动1 2019 12 22 2 1 1 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原因 冬季大陆气温低 空气冷重而下沉 2 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原因 夏季大陆气温高 空气暖轻而上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 低。</p><p>12、精品文档 题目 2 2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分布示意图 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边几节的基础上继续的深化 应在学生理解前边一节的基。</p><p>1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的说课稿 1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 2 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 3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影响 重点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p>14、第2课时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了解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2 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 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 重难点 3 应用气压带 风带解释气候成因及特点 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阅读教材P36 P38上部图文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 1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分布 季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1月 蒙古 西伯利亚 高。</p><p>15、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二,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表现,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一,二,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一,二,3.影响:形成季风现象。 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东亚:冬季为西北季风,夏季为东南季风。 (2)南亚:冬季为东北季风,夏季为西南季风。,一,二,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p><p>16、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结果形成三圈环流,下图中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风的是 ( ),下列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是 ( )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A B c D,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地球既自传,又公转,1、气压带、风带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