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两利相权取其重。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贸易基础问题) 2、如何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比较优势原理Tag内容描述:<p>1、第三章 比较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理论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供给面市场结构需求面 国际贸易基础 要素禀赋 技术 要素生产率 规模经济 完全(不)竞争 同质(差异)产品 消费者偏好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 传统贸易理论界碑新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 里昂惕夫 之 谜 规模经济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战略贸易理论 一体化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 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问题 1.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 国际贸易的结构 3. 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4. 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一)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国家。</p><p>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基本概念: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p><p>3、第1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 1、为什么会贸易?(贸易基础问题) 2、如何贸易?(贸易模式问题) 3、贸易利益怎么分配?(贸易所得问题),国际贸易理论,Chapter 2 比较优势原理 Chapter 3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Chapter 4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 Chapter 5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Chapter 2 比较优势原理,2.1 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 2.2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嘉图 2.3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2.4 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 2.5 李嘉图模型的经验检验,2.1 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一、提出者: 。</p><p>4、1,国际贸易理论是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1、为什么会发生国际贸易? 2、怎样进行国际贸易? 3、贸易利益在参加国之间是如何分配的。,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2,内容的基本框架,重 商 主 义,批判,继承,自由贸易理论(主流派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汉密尔顿,李斯特,凯恩斯,斯 密 : 绝 对 利 益 说,李 嘉 图 : 比 较 利 益 说,赫克歇尔 与俄林: 生产要素 禀赋论。</p><p>5、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贸易观,一、诞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1418世纪、全盛期从16世纪到17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开始崩溃,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重商主义产于英吉利和法国,二、从基本观点来看,一、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2 .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安徒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神经,比黄金比例分割铁元素威力大,所以大国在寻找赚钱的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