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2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珠海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小Q。在微博上要求珠海政府公开修建有轨电车的决策依据。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适应土地私有这一历史潮流。
必修二第2课Tag内容描述:<p>1、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珠海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小Q,就2013年开始修建有轨电车1号线,在微博上要求珠海政府公开修建有轨电车的决策依据。珠海市长何宁卡对小Q关心珠海城市发展表示感谢,并就有轨电车建设、梅华路封闭施工、交通组织等问题与小Q进行了交流。材料中的小Q()认真履行公民义务,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具有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较强的参与意识,。</p><p>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田里不鬻。 礼记王制,一、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管仲,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因势利导,适应土地私有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初”,是开始的意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即“公田之法,十足其一。</p><p>3、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前预习 素养落实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价值立意 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租佃关系的确立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日益成熟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井田制及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学习 理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及租佃经营方式的演变 初步建立起对土地制度发展演变的时空观念 2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 认识到土地兼并的危害以及历。</p><p>4、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 西周时 一人跖 踏 耒而耕 不过十亩 战国时 一夫挟五口 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常是生产力的发展 铁器牛耕的推广属于生产力方面的发展 故答案为B 答案 B 2 商鞅变法后 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土地。</p><p>5、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教学设计 一 教学基本信息 1 教材版本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 教学对象 高一 8 班全体学生 3 计划时数 1个课时 二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理论认为知识必须由主体自我建构 所以以 教师为导 学生为主 为指导思想 本课重点部分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增强课堂的历史感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主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