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4.1
高一生物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实验。问题探讨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分析实验现象。漏斗管内液面还会升高吗。重/难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必修一4.1Tag内容描述:<p>1、高一生物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实验: 问题探讨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的水分子数多于渗 出玻璃纸的水分子数量。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 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不会, 因为纱布的孔隙很大, 蔗糖分子 也可以自由透过。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 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不会, 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的水分子数 等于渗出玻璃纸的水分子数量。 p渗透作用: 水分子顺着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 ,这种现象称为渗透作用。 p渗透作用产生的。</p><p>2、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二、能力目标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2学。</p><p>3、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半透膜: 半透膜是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多孔性薄膜的总称,一、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渗透作用装置,分析实验现象,1. 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2. 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液面还会升高吗?,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分析实验现象,4.水分子只能从烧杯中扩散到漏斗中。</p><p>4、牛顿第一定律重/难点重点:1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2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围绕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的主题,让学生感受人类认识这个问题所经历的漫长的过程,认识到要克服平时那种仅根据日常经验就对问题作出结论的不良习惯。通过简单实验,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澄清错误认识,切实体现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的课程理念。难点分析: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p><p>5、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菏泽二中 刘见东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围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展开,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置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另外,实验的验证和生活现象的列举是本节课必需要的。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的知识,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先是介绍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在此基础上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引入惯性概念,利用惯性知识。</p><p>6、课后提升训练 牛顿第一定律 25分钟 50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 每小题5分 共30分 1 如图所示 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充满水 里面有一个用线系住的乒乓球 线的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 容器静止时 线在竖直方向上 当容器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容器中乒乓球相对于容器静止后所在的位置是图中的 解析 选A 容器内的水和乒乓球都有惯性 但水的惯性比乒乓球的惯性大 因此水比乒乓球更靠右 乒乓球会到容器的左。</p><p>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 第四章 第一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联想 质疑 1 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哪些种类 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2 什么是半导体材料 现在用途最广的半导体材料是什么 3 写出硅的原子结构简图 与所学的哪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有相似之处 4 硅属于哪一类物质 预测它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 一 硅的性质与用途 1 自然界中存在形式 2 硅是否有同素异形体 3 硅有那些化学性质 4 硅的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