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2课
ng)河畔(p&#224。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
必修一第2课Tag内容描述:<p>1、必修1第二课 诗两首,随堂练习,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青荇(xng)长篙(ho)漫溯(s) B.笙箫(shng)撑开(chng)哀怨(i) C.寂寥(j)彷徨(png)彳亍(c) D.篱墙(l)沉淀(dng)河畔(p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浮藻 凄惋 颓圮 绿草如茵 B.艳影 笙萧 静默 追根溯源 C.凄清 惆怅 悠长 碧波荡漾 D.迷惘 太息 冷漠 夜斓人静,3.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_____。 (2)一。</p><p>2、第二课课后诗词鉴赏,代 赠 (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释: 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 愁绪。 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优美,含蕴。</p><p>3、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般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相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p><p>4、戴望舒,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p><p>5、戴望舒 雨巷诗人 戴望舒 戴望舒 1905 1950 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他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 又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 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后期的诗 因受抗争激发 诗风。</p><p>6、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 始皇帝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观察漫画 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西周时期 周幽王为了讨褒姒欢心 竟烽火戏诸侯 周天子 诸侯 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 统一的背景 1 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 2 群雄并起 割据称霸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 战乱频仍 人民渴望安宁 统一成为历史潮流。</p><p>7、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人教版教材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建设 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六国后 建立了我过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的标志 也可以说本课就是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始 因此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