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课件
实验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2020481实验目的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捉取固定与给药方法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气管插管方法动静脉插管方法尿管插管方法输尿管插管方法熟悉颈部和腹部手术操作的基本技术常用仪器设备与...实验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2实验目的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捉取、固定与给药方法。熟悉。
插管课件Tag内容描述:<p>1、实验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2020 4 8 1 实验目的 掌握 常用实验动物的捉取 固定与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方法 动静脉插管方法 尿管插管方法 输尿管插管方法 熟悉 颈部和腹部手术操作的基本技术 常用仪器设备与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实验动物取血法和处死的方法 了解 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动物的去毛 编号 去毛 取血和处死方法 2020 4 8 2 操作练习 全身麻。</p><p>2、实验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2,实验目的,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捉取、固定与给药方法;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气管插管方法、动静脉插管方法、尿管插管方法、输尿管插管方法。熟悉:颈部和腹部手术操作的基本技术,常用仪器设备与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实验动物取血法和处死的方法。了解: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动物的去毛、编号、去毛、取血和处死方法。,.,3,操作练习,全身麻醉家兔气管插管颈总A插管。</p><p>3、动脉插管和气管插管,实验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动脉插管和气管插管,实验目的,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捉取、固定与给药方法;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气管插管方法、动静脉插管方法、尿管插管方法、输尿管插管方法。熟悉:颈部和腹部手术操作的基本技术,常用仪器设备与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实验动物取血法和处死的方法。了解: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动物的去毛、编号、去毛、取血和处死方法。,动脉插管和气管插管。</p><p>4、视屏插管喉镜GlideScope插管方法,是一项真正的视频插管技术,通过镜片处使用的高像素摄像头来观察声门的结构。,视频插管喉镜,预计困难插管的分级的方法,Mallampati分级法-分四级,喉镜显露分级(Cormack-Le。</p><p>5、成人气管插管(经口) 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一、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规范,1、摆放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清除松动牙齿及义齿,清除口腔异物或分泌物,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充分后仰,以便口、咽、喉呈一条直线(颈椎伤患者除外)。,一、 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规范,2、面罩加压给氧: 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23分钟(交予助手操作),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保证气管插管时体内具有一定氧含量。,准备物品,3、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距离导。</p><p>6、气管插管,经口,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内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 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1,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患者自主呼吸突然停止,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和治疗严重呼吸衰竭,不能满足机体通气和氧供的需要,而需机械通气者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返流或出血,随时有误吸者存在有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者麻醉手术。</p><p>7、气 管 插 管,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瞿 清,气管插管目的,1、 保持呼吸道通畅,不受声门关闭、舌根下坠及特殊体位等的影响; 2、便于呼吸管理及有效地辅助或控制呼吸; 3、防止异物误吸阻塞气管,并能及时吸引气管内分泌物; 4、便于吸入麻醉的实施; 5、减少呼吸死腔。,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意义,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 ,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 ,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对抢救患者。</p><p>8、气管插管 主要内容 定义作用及意义适应症及禁忌症注意事项操作方法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定义 气管插管 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 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 通气供氧 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作用及意义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 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 最有效最快捷的。</p><p>9、气管插管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 妇产医院 麻醉科金波 前言 在急诊心肺复苏过程中 恢复有效血液循环的同时 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有效呼吸是最重要的环节 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 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 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有研究显示 4min内开始复苏约50 以上获救 4 6min复苏者仅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