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病
肠 寄 生 虫 病 1 蛔虫病 2 蛲虫病 3 钩虫病 肠寄生虫病 传播途径 蛔虫 生活史 症状 防治 肠寄生虫病 —— 蛔虫病 肠寄生虫病 —— 蛔虫病 蛔虫寄生于人体 小肠。1.蛔虫生活史 肠寄生虫病 —— 蛔虫病 1.蛔虫生活史 雌、雄成虫交配。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卵引起的小儿常 见肠道寄生虫病。
肠道寄生虫病Tag内容描述:<p>1、肠 寄 生 虫 病 1 蛔虫病 2 蛲虫病 3 钩虫病 肠寄生虫病 传播途径 蛔虫 生活史 症状 防治 肠寄生虫病 蛔虫病 肠寄生虫病 蛔虫病 蛔虫寄生于人体 小肠,是人体中 最大的线形寄生 虫之一,成虫雌 虫长达 20多厘米 ,雄虫略短,也 接近 20厘米长。 蛔虫繁殖很快, 雌虫每日可产卵 20多万个。 1.蛔虫生活史 肠寄生虫病 蛔虫病 1.蛔虫生活史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 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适宜条件下,经 3周发育 为感染期卵。感染期卵被 人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 虫。 钻入肠壁小静脉或 淋巴管,经静脉入肝,再 经右心到肺, 穿破毛细 血管进。</p><p>2、第 九 章 第一节 蛔虫病 第九章 第一节 蛔虫病 概述: 一、定义: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卵引起的小儿常 见肠道寄生虫病,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 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主 要特征。 第九章 第一节 蛔虫病 二、发病情况: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农村感 染率高于城市,小儿高于成人,尤多见于3 10岁的儿童。蛔虫寄生肠道可出现不同表现, 轻者可无症状,或仅见脐周时有疼痛;重者可 能出现并发症,其中以蛔厥证、虫瘕证多见, 应积极救治。 第九章 第一节 蛔虫病 二、发病情况: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农村 感染率高于城市,小儿。</p><p>3、第 九 章 第一节 蛔虫病 第九章 第一节 蛔虫病 概述: 一、定义: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卵引起的小儿常 见肠道寄生虫病,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 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主 要特征。 第九章 第一节 蛔虫病 二、发病情况: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农村感 染率高于城市,小儿高于成人,尤多见于3 10岁的儿童。蛔虫寄生肠道可出现不同表现, 轻者可无症状,或仅见脐周时有疼痛;重者可 能出现并发症,其中以蛔厥证、虫瘕证多见, 应积极救治。 第九章 第一节 蛔虫病 二、发病情况: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农村 感染率高于城市,小儿。</p><p>4、预防肠道寄生虫病陈梅香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蛔虫病、蛲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1.弄清蛔虫病、蛲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2.小学生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教具:1.蛔虫、蛲虫图片。2.有关蛔虫传染途径教学图片。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导入:你们小时候肚子生过虫吗?你们平常有没有无缘无故肚子疼?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多发病。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2.出示阅读提纲:蛔虫和蛲虫是什么样子的 ?蛔虫病和蛲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为防治。</p><p>5、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如何正确用药肠道寄生虫病是一种比较普遍危害人类的疾病。一个正常人一年四季均会遭到寄生虫虫卵感染的危害,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其感染机会更大。寄生虫虫卵感染多发生在夏天,而夏天感染的蛔虫卵只有到了秋天发育为成虫才能被驱除,但在使用驱虫药时,请注意以下几点: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如何正确用药1、目前我们应用肠道驱虫药对肠道线虫效果较好,而对虫卵、幼虫的消灭不彻底。“漏网者”在13个月后又可发育为成虫,所以3个月或半年后再服一次驱虫药,即可消灭那些“漏网分子”,又可对再感染的寄生虫有驱虫作用。2。</p><p>6、肠道寄生虫病,怎样发现寄生虫病患者 注意日常表现 定期检查粪便中虫卵 发现成虫,Adult (male),Adult (female),蛔虫,Egg,Egg,感染率及流行因素,城市50% 农村90%,虫卵在外界发育 2周发育为含幼虫的虫卵 再经1周蜕皮成为感染期卵 人体内发育 吞食感染性卵 孵化 幼虫钻入肠壁 进入静脉 经肝、右心至肺 蜕皮2次 气管逆行至喉、咽 咽下到小肠 4次蜕皮发育为成虫,生活史,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食欲不振 瘦弱 易受刺激 夜眠不安 磨牙 夜惊 轻微腹痛 并发症严重 常见胆道蛔虫病 阑尾及肠穿孔,防治原则,加强宣传教育 妥善处理粪便 治疗患者 驱蛔灵 四。</p><p>7、肠道寄生虫病,怎样发现寄生虫病患者注意日常表现定期检查粪便中虫卵发现成虫,Adult(male),Adult(female),蛔虫,Egg,Egg,感染率及流行因素,城市50%农村90%,虫卵在外界发育2周发育为含幼虫的虫卵再经1周蜕皮成为感染期卵人体内发育吞食感染性卵孵化幼虫钻入肠壁进入静脉经肝、右心至肺蜕皮2次气管逆行至喉、咽咽下到小肠4次蜕皮发育为成虫,生活史,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食欲不振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