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调为权益法
应该采用成本法。应该采用成本法。应该采用成本法。应终止采用权益法。
成本法调为权益法Tag内容描述:<p>1、一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 适用的范围不同 核算的方法不同 二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一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 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 以下 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 或20 以上 但不具有重大影。</p><p>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的优化时间:2011-05-20 15:15:45来源:作者:曹文芳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有两种判断标准:一是形式上的标准,即根据持股比例来判断。若投资企业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比例小于20%且无活跃市场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或者持股比例大于50%的长期股权投资,需采用成本法核算。若投资企业持有被投。</p><p>3、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划分是针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而言的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方以支付现金 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提债务方式作。</p><p>4、一、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p><p>5、张志凤讲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投资的账面价。</p><p>6、第3章购买日后的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内容,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第二节交易和事项的抵销第三节合并财务报表的披露,编制合并报表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进行调整的原因,当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存在控制关系时,在投资企业的个别报表中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但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停留在初始投资成本或追加投资的投资成本上,不能如实反应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的权益,投资收益也不能真实反应实际的经济利益。而。</p><p>7、一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 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 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应该采用成本法 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 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 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 持股比例在20 以下或者50 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 持股比例在2。</p><p>8、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基本核算对照表会计事项成本法权益法取得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贷:银行存款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被投资方实现盈利无需账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被投资方发生亏损无需账务处理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损益调整)长期应收款、预计负债被投资方除净损益。</p><p>9、张志凤讲解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P88例18(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按追溯调整后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长。</p><p>10、一、因股份上升,由成本法权益法,会计分录包括三部份,一是新投资入帐,二是新旧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调整,三是原投资在两个时点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帐务处理。(一)、新投资入帐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付出对价)贷:银行存款等(二)、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1、计算原投资的商誉=原付出对价按当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2、计算新投资的商誉=新增投资付出对价按新增投资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