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
儿科实习生教学查房。儿科护理查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IM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引起的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 常见发病部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查房。
传染性单核Tag内容描述:<p>1、儿科实习生教学查房时间: 年 月 日上午09:30-10:10地点:儿科病房 床号15床 姓名 主持者: 主治医师,记录者: 主治医师参加人员:医师及全体实习生。学习内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习同学汇报病史:略。一、 总结病史汇报情况:基本病史情况汇报清楚,对重点体查未详细提及。二、 查体肝脾触诊:单手、双手、钩指触诊。触诊肝脏时描述的内容: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状态、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等。小儿正常肝脾脏触诊范围: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婴儿在第4肋间),腋中线在第7肋间,肩胛线在第9肋间。一般1-2岁时,。</p><p>2、儿科护理查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IM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引起的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 常见发病部位:淋巴结、鼻、咽喉部 主要传播途径:通过口咽分泌物经密切接触传染 EBV在婴幼儿多为隐性感染,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则表现为传单。全年均可发病,但晚秋至初春较多,多为散发,可引起流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B病毒是一种DNA 病毒,1964年首次由Epstein和Barr发现,故得名,属疱疹病毒科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与全球约1的肿瘤发病有关。 EB。</p><p>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17-03-22,概述,由EB病毒原发感染所致的急性疾病 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 可合并肝脾肿大 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 自限性 多数预后良好,【病原学】 EB病毒,形态 完整的病毒颗粒由类核、膜壳、壳微粒、包膜所组成。 电镜下呈球形,直径150180nm,病毒核酸为170kb的双链DNA。,病理改变,基本的病毒特征是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 淋巴结肿大但并不化脓,肝、脾、心肌、肾、 肾上腺、肺、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 主要为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发热,1,咽峡炎,2,淋巴结肿大,3,4,皮疹,5,肝脾肿大,6,其他:。</p><p>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查房,2017年11月,学习目录,1、疾病相关知识 2、病史介绍 3、护理诊断 4、护理措施及评价 4、出院指导,概述,定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引起的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 。本病具有自限性。,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 ,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 。,流行病学,传染源:带病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次要)及输血传播(偶可发生)。 易感人群:人。</p><p>5、,儿科护理查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IM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引起的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 常见发病部位:淋巴结、鼻、咽喉部 主要传播途径:通过口咽分泌物经密切接触传染 EBV在婴幼儿多为隐性感染,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则表现为传单。全年均可发病,但晚秋至初春较多,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