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学模型
几个问题的初等数学模型。一、录象机计数器的用途 二、实物交换 三、席位分配问题。而且建立计数器读数 与录象带转过时间的关。初等模型数学。构建算术模型解决加减等计算问题——初等模型数学。1. 商人安全过河模型 2. 人、狼、羊、菜渡河模型。商人安全过河模型。三个系学生共200名(甲系100。
初等数学模型Tag内容描述:<p>1、第二章 初等模型 2.1 公平的席位分配 2.2 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 2.3 双层玻璃窗的功效 2.4 汽车刹车距离 2.5 划艇比赛的成绩 2.6 实物交换 2.7 核军备竞赛 2.8 启帆远航 2.9 量纲分析与无量纲化 2.1 公平的席位分配 系别 学生 比例 20席的分配 人数 (%) 比例 结果 甲 103 51.5 乙 63 31.5 丙 34 17.0 总和 200 100.0 20.0 20 21席的分配 比例 结果 10.815 6.615 3.570 21.000 21 问 题 三个系学生共200名(甲系100,乙系60,丙系40),代表 会议共20席,按比例分配,三个系分别为10,6,4席。 现因学生转系,三系人数为103, 63, 34, 问20。</p><p>2、几个问题的初等数学模型,朱建青 (苏州科技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几个问题的初等数学模型,一、录象机计数器的用途 二、实物交换 三、席位分配问题,问 题,经试验,一盘录象带从头走到尾,时间用 了183分30秒,计数器读数从0000变到6152,在一次使用中录象带已经转过大半,计数器读数为 4580,问剩下的一段还能否录下1小时的节目?,要求,不仅回答问题,而且建立计数器读数 与录象带转过时间的关系。,思考,计数器读数是均匀增长的吗?,一、录象机计数器的用途,录象机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录象带运动,模型准备 (问题分析),观察,计数器读数增长。</p><p>3、初等模型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算术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础和最初等的部分,是最古老的数学。在古代全部数学就叫做算术,现代的代数学、数论等最初就是由算术发展起来的。后来,算学、数学的概念出现了,它代替了算术的含义,包括了全部数学,算术就变成了一个分支了。通俗地说:构建算术模型解决加减等计算问题初等模型数学。数学建模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英国,兴盛于80年代美国。三、四十年来,它一直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界和大学生着力研究的重点问题,并有在中小学大力普及。</p><p>4、初等数学模型,1. 商人安全过河模型 2. 人、狼、羊、菜渡河模型,商人安全过河模型,问题的提出,三名商人各带一个随从乘船渡河,一只小船只能容纳两人,由他们自己划行。 随从们密约,在河的任一岸,一旦随从的人数比商人多,就杀人越货。 如何乘船渡河的大权掌握在商人们手中, 商人们怎样才能安全渡河呢?,数模求解的意义,对于这类智力游戏,经过一番逻辑思索是可以找出解决办法的。 这里用数学模型求解, 一是为了给出建模的示例, 二是因为这类模型可以解决相当广泛的一类问题,比逻辑思索的结果容易推广。,问题分析:,由于这个虚拟的问题。</p><p>5、第二章初等模型,2.1公平的席位分配2.2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2.3双层玻璃窗的功效2.4汽车刹车距离2.5划艇比赛的成绩2.6实物交换2.7核军备竞赛2.8启帆远航2.9量纲分析与无量纲化2.10的计算2.11经验模型,2.1公平的席位分配,问题,三个系学生共200名(甲系100,乙系60,丙系40),代表会议共20席,按比例分配,三个系分别为10,6,4席。,现因学生转系,三系人数为103。</p><p>6、第三章 初等数学模型 所谓初等数学模型主要是指建立模型所用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主要是初等的 而不是高等的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往往主要是是看解决问题的效果和应用的结果如何 而不在于用了初等的方法还是高等的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