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科书第129~13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春五年级数学下册Tag内容描述:<p>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110 一112 页的内容及第113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二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三 重点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p><p>2、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p><p>3、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二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三 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四 教具准备投影。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学生回忆并口答。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强调:分数单位。</p><p>4、六、统计一 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三 重点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四 教具准备投影及多媒体课件。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p><p>5、2、3、5的倍数特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132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七的第48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特征。2.能力目标: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3.情感目标: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3的倍数特征与它各位上的数字和有关。【教学准备】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可用纽扣、棋子代替),第130页课堂活动中的6张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引入。(1)游戏:听数打手势。(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投影出示:这。</p><p>6、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18-122例1、例2,课堂活动1题、2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2)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回答实际问题;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2.过程与方法(1)将实际生活事例与课堂教学的探究有机的结合起来。(2)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讨论等学习方式体会和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p><p>7、2、3、5的倍数特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913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奇数和偶数,知道2,5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和圈数、涂色、走迷宫等数学活动。3.情感目标: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探索2,5的倍数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与它们的个位有关。【教学准备】。</p><p>8、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6118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教具准备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p><p>9、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课件11,1203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3/4( )3/5 15/20( )4/20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两。</p><p>10、2,3,5的倍数特征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奇数和偶数,知道2,5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2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和圈数、涂色、走迷宫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探索2,5的倍数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与它们的个位有关。【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自然数:全校学生人数、班级人数、邮政编码、工资等。【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1谈话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信息与数有关,例如全校学生人数是1876人,。</p><p>11、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教学重点:应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迁移类推,导入新课1,口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课件13/4=( )/8 1/2=( )/10 6/( )=2/7 2/3=( )/18=16/24 12/24=( )/( )二,探求新知,提高能力教学P108 .例 2: 。</p><p>12、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熟悉分数的意义,正确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复习分数的意义提问:A,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 这里的单位1表示什么 B,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P。</p><p>13、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姓名 成绩 一、口算12分二、填空18分(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1)2个是( ),里面有( )个。(2)比米短米是( )米,米比( )米长米。(3)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4)(5)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 ) ,它与的差是( ).(6)有三个分母是21的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和是,这三个真分数可能是(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下面各题计。</p><p>14、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117页例1。课前准备:由于学生是在一年以前学习过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尽管折线统计图还没有正式学习,但从其他一些媒体中是见过的,学生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为了唤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回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呈现折线统计图,课前预设了一项作业:通过报纸、书刊、电视或网络了解并收集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教学过程:(一)交流收集的各式统计图表,引入新课1.交流并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中的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复。</p><p>15、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依据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课型:复习课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基础训练把下列各数约分.课件1120/80 18/24 30/45 17/34 69/15628/35 22/77 135/105 180/150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课件258/12和11/24 5/6和2/9 1 ,1 和1二,复习指导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提问: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P123 .10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p><p>16、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117页例1。课前准备:由于学生是在一年以前学习过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尽管折线统计图还没有正式学习,但从其他一些媒体中是见过的,学生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为了唤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回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呈现折线统计图,课前预设了一项作业:通过报纸、书刊、电视或网络了解并收集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教学过程:(一)交流收集的各式统计图表,引入新课1.交流并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中的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复。</p><p>17、长方体、正方体提高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注意:字体写工整,分版块书写)(1)王老师做了一个长方体教具,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长方体教具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用一根48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模型,这个正方体模型的棱长是多少厘米?(3)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锯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小32平方厘米。求原正方体的体积。(4)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都是4厘米。如果将高去掉2厘米,这个长方体就成为一个正方体,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p><p>18、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下列图形中的阴影能用分数表示吗 课件12,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指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课件21/4 3/5 9/14 17/363,指出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谁大谁小.课件32/4( )3/4 1/5( )1/3二,操作实验,认识矛盾. 1,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2,教学P94 .例6: 。</p><p>19、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p><p>20、找次品一、想一想,填一填。1、有5瓶多种维生素,其中一瓶少了4片。如果用天平称,每次称1瓶,至少称( )次才能保证找到少药片的那瓶;如果每次称2瓶,至少需要( )次才能找到。2、从9件物品中找出其中1件次品(略轻一些),把9件物品分成( )份称较为合适。3、有8瓶水,其中7瓶质量相同,另外有1瓶是糖水,比其他水略重一些,至少称( )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糖水。二、用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10瓶饮料,其中一瓶变质了(略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 )次一定能找出次品。A、3 B、4 C、5三、一箱橙子有15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