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词类活用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转化为动词。蹄之(《黔之驴》)。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160。多音字&#160。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夫&#160。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Tag内容描述:<p>1、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词类活用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但微颔之(卖油翁)“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3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4妇抚儿乳(口技)“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口技)“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 请”。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茗”“罍。</p><p>2、初中文言文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 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古义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现象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初中语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有15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何、乎。 3、常用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省略句等。命题规律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范围为篇幅短小的浅易文言文,近年来总的趋势倾向于选课内外对比阅读。主要题型有:诠释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品述题等题型。复习要领 l、理解词语类题。对于实词释义题,要准。</p><p>3、初中文言文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 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古义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现象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初中语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有15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何、乎。 3、常用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省略句等。命题规律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范围为篇幅短小的浅易文言文,近年来总的趋势倾向于选课内外对比阅读。主要题型有:诠释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品述题等题型。复习要领 l、理解词语类题。对于实词释义题,要准。</p><p>4、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字音(一) 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 有读f 予观夫巴陵胜状 若夫霪雨霏霏 夫环而攻之 有读f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其夫呓语 间 有读jin 奉命于危难之间 有读ji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二) 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1、 破。</p><p>5、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汇编3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p><p>6、三、夜雨寄北(遵义6年未考)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首句设问点题,视角独特。第二句融情入景,悲怆沉痛。“期”字两见,构成了音调与章法上的回环往复之妙,表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回环往复之美。两个“期”的一问一答,是彼此相隔一方,并非一处;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继之“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而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自然之景,也将人的情感波动融入其中,表现诗人深重的绵绵愁思。“秋”字在点明季节的同时营造气氛。</p><p>7、四、淮上与友人别(2008遵义已考)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扬子江头”点明地点,“春”是时间,“杨柳”是眼前景色。杨花愁杀渡江人。“愁”字极妙,写出了友人即将渡江南去,自己面临着与友人的分别,愁绪禁不住涌上心头。而且用杨花零乱飘飞的迷蒙之景,暗含离别的愁情。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晚风中的笛声,引起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两个“向”字不仅写出难舍离情,更写出朋友之间的祝福与慰勉。【主题】本诗写诗人在扬州与友人的离别,表达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本诗最重要的特点是渲染,并采用。</p><p>8、五十一、如梦令(2009遵义已考)南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词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词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绿”代替叶,“红”。</p><p>9、七、陌上桑(遵义6年未考)乐府诗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将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在诗的开头,即以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让罗敷一出场就以其惊人的美丽吸引着读者。写罗敷之美,不从罗敷本身去实写,而是从旁观者眼中、神态中虚摹。这段描写,不仅营造了活泼的喜剧气氛,同时在结构上也为那“五马立踟蹰”的“使君”的出场做。</p><p>10、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梳理:多音字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