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七上三夜雨寄北.docx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夜雨寄北(遵义6年未考)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首句设问点题,视角独特。第二句融情入景,悲怆沉痛。“期”字两见,构成了音调与章法上的回环往复之妙,表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回环往复之美。两个“期”的一问一答,是彼此相隔一方,并非一处;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继之“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而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自然之景,也将人的情感波动融入其中,表现诗人深重的绵绵愁思。“秋”字在点明季节的同时营造气氛,烘托心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三、四句的巴山夜雨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欢聚场景的憧憬,用反衬手法来表现孤寂心情。“何当”紧扣“未有期”,将思归的急切展现得更加有力。“却话”意为回溯追想,即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突显今日的相思之苦,构思奇巧。“巴山夜雨”在诗中两次出现,使文意更加曲折深厚。【背景资料】本诗是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长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版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为什么用得好?_示例:“涨”字用得好,一方面写出了夜雨泻下,秋池水涨的景象;另一方面绵绵的秋雨会引起人的哀思,因此也象征着诗人不断增加的羁旅愁绪。_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描绘了一幅作者在想象中与妻子团聚,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于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共同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的喜悦的画面。_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