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或变化。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与季风环流。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Tag内容描述:<p>1、1 第第 2 2 单元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学业分层测评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 12 题。 1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 第 1 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为赤道低气压带,为 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第 2 题,。</p><p>2、1 第第 2 2 单元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第 1 1 节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第 1 1 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 环环.ppt.ppt 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1北京时间 2014 年 7 月 14 日 3 时 22 分,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里氏 6.8 级地震,附 近海洋上渔船上的人可能感觉到( ) A上下颠簸 B左右晃动 C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晃动 D先左右晃动,再上下颠簸 【解析】 横波传播速度慢,且。</p><p>3、1 第第 2 2 单元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第 2 2 节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第 3 3 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学业分层测评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2016锦州高一检测)读局部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 12 题。 1在赤道与 30N 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 ) A东南信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 )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 C低温少雨D温和多雨 【解析】 第 1 题,赤道处受热多,气流膨胀上升,形。</p><p>4、1 第第 2 2 单元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综合测评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6菏泽高一检测)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 完成 12 题。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导学号:63380125】 A B CD 2若为石灰岩,则在与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B页岩 C大理岩D玄武岩 【解析】 第 1 题,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越深,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其形成年代 越久远。按照先下后上,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 2 题,为岩浆。</p><p>5、1 第第 2 2 单元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第 1 1 节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第 2 2 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业分层测评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海枯石烂:通过用海水干涸、石头腐烂来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结合上面的成语解释,回答 12 题。 1引起材料中“海枯”发生的作用力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 2导致“石烂”的作用力是( ) 【导学号:63380070】 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 C风化作用D。</p><p>6、1 第第 2 2 单元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第 2 2 节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第 2 2 课时)大气的运动学业分层测评课时)大气的运动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图为城市风原理逻辑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热力环流的某个环节,数字序号为具 体内容,下列组合最恰当的是( ) 地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 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空气水平运动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解析】 由于不同地区间的冷热不均,首先引。</p><p>7、1 第第 2 2 单元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第 2 2 节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第 4 4 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业分层测评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2016哈尔滨高一检测)在冷空气的影响下,2015 年 2 月 20 日夜间起,黑龙江省迎 来羊年最强降雪。截至 22 日 17 时,哈尔滨持续降雪 42 小时。据此完成 12 题。 1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 ) 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 【解析】 第 1 题,根据“冷空气的影响下。</p><p>8、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两次试讲)教学设计(第一次试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4.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高低气压的判断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和大气水平运动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3.阅读风力等级表,加深对天气预报知识的理解。。</p><p>9、必修1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完成13题。1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A BC D2P、Q两处地形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受外力作用B只受内力作用C内、外力共同作用D强大挤压力作用3岩石年龄相近的有A. B. C。</p><p>10、地理,第二模块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蛋白质,生命活动,紫外线,水汽,固体杂质,温度,降低,对流,增加,水平,臭氧层,电离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反射,大气逆辐射,冷热不均,气压,水平,垂直,密集,大,垂直,增加,大小,右,左,相反,减小,平行,成一夹角,不大,大,日出前后,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成云致雨,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p><p>11、第9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岳阳模拟)下图是2016年11月3日某时刻,图示时刻呼和浩特和北京两地分别位于低压槽的两侧,其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剖面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受此天气系统影响,此时呼和浩特的天气特征可能是()A降温、大风、雨雪 B炎热干燥C。</p><p>12、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通过图示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重难点)2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重点)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1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阅读教材P31P32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常见类型(1)褶皱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基本形态(2)断层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p><p>13、第11讲常见天气系统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锋面、低压、高压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以等压线图、统计图等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天气现象及风向、风力等变化。考查频度高,考查方式主要是选择题一、锋与天气1.锋面特征(1)气团: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与昆明准静止锋。如下图所示:【深度思考1】冷气团温。</p><p>14、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2掌握大气各层的气温和气流运动特征,并理解各层与人类的关系。(重点)3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阅读教材P35P36倒数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1)氮:含量最多,是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氧: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p><p>15、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一,二,一、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一,二,2.形成过程:(1)冷热状况:A受热,B、C冷却。(2)气流运动:垂直运动。,一,二,水平运动。思考讨论气流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吗?提示:不一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空气是对流运动,根据近地面的冷热情况来判断。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p><p>16、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1了解水圈中水体的主要存在形式。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重点)3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1水圈的组成阅读教材P47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1)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2)陆地淡水仅占2.526%,绝大多数以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3淡水资源危机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正误判。</p><p>17、第1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并知道岩石圈的组成。(重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阅读教材P26P27图213,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代码名称波速A波(横波)B波(纵波)C莫霍界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2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M地壳、N上地幔。</p><p>18、第12讲世界气候分布、成因、特征,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1)_________: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2)__________: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3)__________: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4)______: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