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发展简介。1952年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问世。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罗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 [基本要求] 掌握红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罗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 [基本要求] 掌握红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Tag内容描述:<p>1、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菌药,主要内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发展简介,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是一类因具有14、15、16 元大环内酯环的抗生素。 第一代:1952年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问世,后相继发现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交沙霉素及吉他霉素等。 第二代:因第一代抗菌谱窄、不良反应大(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多见)、耐药性等问题,70年代起陆续发展了第二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为代表。 第三代:近年已发现不引起耐药的酮基大环内酯抗生素。2006-12-6 安万特公司成功研发第一个第三代大环。</p><p>2、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本内容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罗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 基本要求 掌握红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了解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的临床用特点和抗药性机制。,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一个多元碳的内酯环大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16元环,乙酰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 麦白霉素 吉他霉素 交沙霉素,红霉素类,其他大环内酯类,药动学 可口服 易被胃酸破坏,肠溶衣片。 易扩散至细胞内液,组织中浓度高。 痰、皮下、胆汁中药物浓度均大于血药浓度。 除。</p><p>3、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 药械科,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分类,14碳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 15碳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 16碳大环内酯类: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素、罗他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米欧卡霉素,特点,大环内酯类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弱碱性抗菌素,因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14或16元环而得名。大环内酯类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蛋白体50s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属于生长期抑制剂。,抗菌谱,多数G+菌(产酶葡萄球菌)、厌氧菌、部分G-菌(嗜肺军团菌、弯曲菌)。</p><p>4、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本内容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罗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 基本要求 掌握红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了解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的临床用特点和抗药性机制。,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一个多元碳的内酯环大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16元环,乙酰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 麦白霉素 吉他霉素 交沙霉素,红霉素类,其他大环内酯类,药动学 可口服 易被胃酸破坏,肠溶衣片。 易扩散至细胞内液,组织中浓度高。 痰、皮下、胆汁中药物浓度均大于血药浓度。 除。</p><p>5、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药械科,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分类,14碳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15碳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16碳大环内酯类: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p><p>6、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非抗菌效应 主要内容 大环内酯类药物概述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生物被膜的作用 Azithromycin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药物概述 MacrolideAntibiotics 14 membered ring 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