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弹性模量试验

传统的静态加载拉伸法测杨氏模量的方法。且不适于测量脆性材料。更不能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杨氏模量。本实验用耦合共振测量法测量样品的杨氏模量。

弹性模量试验Tag内容描述:<p>1、豆 丁 推 荐 豆 丁 推 荐 国 家 通 用 标 准 国 家 通 用 标 准 -国家标准- 华美制作华美制作华美制作 G B / T 5 9 8 6 -2 0 0 0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 S T M B 2 2 3 : 1 9 8 5 ( 1 9 9 1 年确认) 热双金属弹性模量试验 方法 扎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与A S T M B 2 2 3 : 1 9 8 5 ( 1 9 9 1 年确认) 相同。本标准的计量单位和投影视图采 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和惯例。本标准中增加了经预成形后的试样热处理制度的规定及试样厚度与宽度 的测量规定. 本标准与G B / T 4 4 6 1 -1 9 9 2 热双金属带材 协调一致 本标准编写格式。</p><p>2、一. 弹性模量测试机概述本机可对橡胶、塑料、塑胶、无纺布、纺织面料、尼龙、纤维、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包装带、纸张、电线电缆、光纤光缆、安全带、保险带、皮革皮带、鞋类、胶带、聚合物、弹簧钢、轴承钢、不锈钢(及其它高硬度钢)、铸件、钢板、钢带、有色金属、汽车配件、合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进行拉伸、压缩、弯曲、撕裂、90剥离、180剥离、剪切、粘合力、拔出力、延伸伸长率等试验。二. 弹性模量测试机主机规格A.高精度美国传力力量传感器: 050KN (20ton)。力量精度在0.5 %以内。B.容量分段:全程七档:。</p><p>3、海量资料超值下载动态弹性模量的测定传统的静态加载拉伸法测杨氏模量的方法,由于载荷大、加载速度慢,存在弛豫过程,不仅不能真正反映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且不适于测量脆性材料,更不能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杨氏模量。本实验用耦合共振测量法测量样品的杨氏模量。这是一种动态测量法,不仅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而且简便准确。本方法是将一根试样(圆杆或矩形杆)放在支撑换能器上或用两根漆泡线悬挂在悬挂换能器上并激发它做横振动。在一定条件下试样产生共振,其共振频率(接近固有频率)取决于样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质量及杨氏模量,如果在。</p><p>4、BRITISH STANDARD Products and system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pair of concrete structures - Test methods - Determination of modulus of elasticity in compression The European Standard EN 13.112:2006 has the status of a British Standard NO COPYING WITHOUT BSI PERMISSION EXCEPT AS PERMITTED BY COPYRIGHT LAW Copyright British Standards lnslituton Provided by IHS under license wth BSI - Unconlrolled copy Licensee=shenzhen academy of S I b) name and address of the test laboratory; c) identificat。</p><p>5、检测参数标准化流程 1 参数名称 水泥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 2 名称解释 水泥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是在静力作用下 应力有应变的比值 应力取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的三分之一 3 标准规范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 T2611 1992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GB T3722 1992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 T0521 2005 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T。</p>
【弹性模量试验】相关DOC文档
弹性模量测试机概述.doc
物理实验指导书:动态弹性模量的测定.doc
2011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doc
【弹性模量试验】相关PDF文档
JC∕T 2172-2013 精细陶瓷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脉冲激励法
BSEN13412-2006混凝土结构防护和维修用产品和系统.试验方法.压缩弹性模量的测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