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二、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1、 假设地球不自转。单圈环流——赤道、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二)大气环流的形成。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3、太阳直射赤道。(1)单圈环流的形成。受持续干旱影响。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Tag内容描述:<p>1、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陈永兴一、 复习热力环流(图示),导入新课。二、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1、 假设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推导:单圈环流赤道、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引出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原因是热力原因。2、 实际上,地球在自转,考虑地转偏向力,否定单圈环流,推导:三圈环流(图示教学)。A、气压带及其位置、成因、气流、天气(表格规纳、比较“两低”、“两高”)气压带位置成因气流天气极地高压带(2个)极点附近热力原因下沉多晴朗天气副极地低压带(2个)60N(S)附近。</p><p>2、精心选择了10轮别具一格的问题,用于测试成年人和儿童敏捷的思维。 这10轮测试包括逻辑推理、词汇、数字、记忆力和空间思维5个方面。 不要小看这些测试,只有最优秀的选手才能够通过。然而,一旦成功通过,你一定会有无限的满足感!,门萨超级脑力体操,作者:基顿 ,史基特(英国)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年,通过测试1:你听讲认真,敢想敢说 通过测试2:非常优秀! 通过测试3:这个难度极大,一定需要集体的智慧! 通过测试4:这个几乎不太可能了! 提示:前两道题尽量不要看书!,今天地理课的脑力体操,第二章 大气圈,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p><p>3、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一.大气环流,(一)概念:,意义: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的水热平衡,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二)大气环流的形成,第一步假设:,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3、太阳直射赤道,(1)单圈环流的形成,高,低,高,低,赤道低气压带,热,极地高气压带,冷,北风,南风,形成因素: 高低纬之间的热量不均,第二步假设:,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太阳直射赤道,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高纬环流,(2)三圈环流的形成,形成因素: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p><p>4、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重庆市璧山大路中学 姚兰,干旱,2011年5月21日,武汉,一位农民站在开裂的鱼塘地面上。受持续干旱影响,湖北武汉周边鱼塘出现大面积干塘,地面开裂。,2011年4,5月,由于持续干旱,洞庭湖因干涸变成大草原 。,洪灾,2011年6月9日晚至10日晨,湖北省咸宁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2006年7月16日,持续的强降雨, 使得湖南郴州成了一座水城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环流,(一)概念:,具有,热力环流,近地面,高空,热,冷,低压,高压,高压,低压,地表冷热不均会形成热力环流,赤道和极地之间冷热不均,会形成。</p><p>5、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反思 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动画演示将本节内容的知识难点 比如三圈环流的形成 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 加深学生的理解 以便易于探究发现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规律 避免了死记硬背 而且将知识难点容易化 2 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探究法和演示法两种教学方法 以期学生能够在教师提问引导 提示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中获得启发 自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