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主义建设
1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中历史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专题 7 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2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时作业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人民版必修 2 2 一、选择题 1.(2016&#183。
的社会主义建设Tag内容描述:<p>1、1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中历史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专题 7 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7.2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时作业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人民版必修 2 2 一、选择题 1(2016辽宁大连八中月考)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 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 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p><p>2、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每课名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共0分)1(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11题)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该画讽刺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答案】A【点拨】本题较简单,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结束】2(2012。</p><p>3、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建设道路 【课程标准】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 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重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难点: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 体验感悟 1、调查采访你身边的老工人、老干部及 国营企业生产、生活情况。 2、收集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证券,了解感悟 当时的社会生活。 问题探究 有人说:斯 大林抛弃列宁 的“新经济政策 ”思路,回归到 “战时共产主义 ”思路上来。 你是否赞同这 种观点?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 义事。</p><p>4、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 2012考试说明 (1)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 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 式”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新增);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 苏 俄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斯大林 时期 初期 探索 新经济政策(19211927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斯大林模式(19361991) 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p><p>5、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 ,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 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 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 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 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 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 建设.。 第二第二 课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建设道路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利用。</p><p>6、课时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2.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收集史料,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及特点。2.结合教材资料卡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相关史实,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及特点。知识点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3)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尽快实现国家______。2.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p><p>7、20092013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一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选D本题考查胡佛干预政策的部分内容,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材。</p><p>8、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9、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10、专题能力训练10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一、选择题1.(2017江苏单科,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2.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p><p>11、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六市联考)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年份1927192819291930离婚率/%1015123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解析: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美国19271930年美国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1927。</p><p>12、板块13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角度题号新时期的政治与外交依法治国1民主政治的完善2中美关系3不断调整的外交4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5乡镇企业改革6市场经济体制改革7、8、9改革开放成果的法律确认10新时期的科技、文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11史学研究新视角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湖南邵阳二模)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p><p>13、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确立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斯大林模式”的探索,单元结构:,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斯大林模式”,考纲要求: (1)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进攻,1918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考验,2、。</p><p>14、第21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考纲卷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考情分析全国卷2014新经济政策;2013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斯大林模式新课标全国卷试题,核心素养立意的态势日趋明显,考查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历史理解,关注于历史价值观的考查。命题主要集中在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两大知识点上,全国卷每年都变化角度,反复命题,2017年更是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属于长效热点,价值观的引领以及热点的渗透两种考查方式在备考时更。</p><p>15、第21课时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的主要内容;全会的意义。 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p><p>16、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2019山西大同模拟)上映于1939年的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D.农业集体化运动初见成效答案C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困难,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故C项符合题意。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始于1941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故B、。</p><p>17、专题12 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时间跨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现在,【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体制。“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在范围上不断扩大,在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立体。</p><p>18、高效作业(三十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南昌高三调研)列宁指出:“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A余粮收集制的缺陷B固定粮食税的不足C集体农庄体制的弊端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失误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为了满足前线军人需要,战后实行余粮收集制导致粮食短缺,农民生活困苦,材料中正是对余粮收集。</p><p>19、专题整合 提升素能,-2-,-3-,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 1.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工场。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