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背景 二战结束 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Tag内容描述:<p>1、1 / 12 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 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1)识 记: 。</p><p>2、创新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1)国际: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实现了独立自主。2概况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p><p>3、第7单元1.图示法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并理解其革命性、结盟性和平等性的特点。2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3联系时事,理解当今中国落实外交目标及扩大并深化多边外交关系的表现。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1.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三大政策及重大外交活动。(重点)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重点)3.认识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区别。(难点)一、独立自主的。</p><p>4、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北京海淀区高一检测)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C)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A、B、D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2(2018天津六校高一联考)1949年,前美国。</p><p>5、第7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2018太原高一期末)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D)A“和平共处”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解析“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一致,D项正确。2(2018九江。</p><p>6、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分层作业(限时20分钟)学业达标练11949年,美国前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导学号:84162163】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得到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C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美国当时还没有与新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因此柯乐柏以“总领事。</p><p>7、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 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苏联,美国,(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以_____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2)新中国诞生后,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 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 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方针: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3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__________”: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 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p><p>8、单元关键词,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 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 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 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 的因素有哪些?,外交,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力量 ,近代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新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新中国外交与近代中国外交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 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呢? -周恩来。</p><p>9、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包括“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结盟”“另起炉灶”A BC D2下面邮票所纪念的事件反映了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B新中国“一边倒”政策C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3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4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p><p>10、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二、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中国在国际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p><p>1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p><p>12、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p><p>1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改革开放后重大调整 不结盟 日趋灵活 三。</p><p>1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 1955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扩大国际影响 发展与各国关系 实现国家利益 一 外交知识基础培训 1 外交 外交活动形式主要有访问 谈判 交涉 缔结条约 发。</p><p>15、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一历史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 人教版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苏建交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签定 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 理解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p><p>16、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背景 二战结束 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p><p>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外交 与 屈辱 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