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课型。新授课。1. 了解王羲之对人生的看法。1.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第8课 兰亭集序(一)。
第8课兰亭集序Tag内容描述:<p>1、兰亭集序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课 题兰亭集序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 了解王羲之对人生的看法,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通过对王羲之人生态度的分析,让学生珍惜人生,把握生命,提高人生境界3.背诵全文,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方 法内容部分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1、解释实虚词。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茂林修竹。</p><p>2、兰亭集序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课 题兰亭集序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3.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重点难点积累文言知识点方 法内容部分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p><p>3、第8课 兰亭集序(一)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3.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 D.或取诸怀抱,。</p><p>4、湖南省郴州市第五完全中学高一语文 第8课兰亭集序 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的 一 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二 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 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三 指。</p><p>5、湖南省郴州市第五完全中学高一语文 第8课兰亭集序 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的 一 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二 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 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三 指。</p><p>6、8兰亭集序雅集鸿文传万代流觞韵事足千秋 诗林漫步兰亭诗王羲之三春启群品 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 俯察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 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 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 适我无非新 赏析 三春启群品 寄畅在所因 表达。</p><p>7、语文 鲁人版第9课 兰亭集序 资料8 王羲之的 兰亭序帖卷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天下第一行书 3 4 学习目标 了解书序的特点 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本文出现的虚词 实词 特殊文言句式朗读全文 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人身感慨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并背诵全文 5 序言 简称 序 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 同 跋 是一类书中位置 序 卷首 跋 卷末 书序 说明编写的情况 目的 介绍内容赠序 临别赠。</p><p>8、王 羲 之,兰 亭 集 序,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山东琅琊临沂人,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因与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小圣王献之,与其父并称“二王”,东床快婿,题扇桥与鹅池,兰亭碑林,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