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调查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发生后。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公司所属各单位及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调查处理制度Tag内容描述:<p>1、事故分析追究处理制度为切实加强对各类事故的报告、勘察、调查、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减少企业财产损失,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 伤亡事故的分类(1) 按职工所受伤害程度分为三类1、 轻伤:指负伤后,根据国家规定经医生诊断为轻伤的。2、 重伤:指负伤后,根据国家规定经医生诊断为重伤的。3、 死亡:指人的生命不复存在的。(2) 按事故类别分为八类根据事故性质,事故可分为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火灾事故、水害事故及其它事故等八类。2、 非人身伤亡事故分类。</p><p>2、工伤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1、严格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凡发生安全事故必须按照国务院(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标准)实施,做到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2、对违反规章制度,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负责任,一致造成重大事故应根据其责任轻重、损失大小、认识态度提出经济和行政处分。职工伤亡事故不得隐瞒,凡发生伤亡事故,应对伤者迅速抢救,保护现场,并根据有关规定,逐级上报。3、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分析原因,确定性质,制定改进措施,否则要追查责任,严肃处理。4、对事故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分清责任,视。</p><p>3、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报 告本单位负责人;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 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或者发生次生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重要证据应妥善保护:发生一般、重大、特大、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 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不得在事故抢救期间和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或逃匿;不在单位的应立即返回。 事故现场的重要证据应当妥善保护,任何单位和。</p><p>4、事故调查处理制度一、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重复事故发生,特制定本规定。二、凡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管辖区域的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三、发生伤亡、重伤事故现场负责人应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 防止事故扩大。四、死亡事故,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在一小时间立即报告管辖区域的安全监察部门,事故发生地的区(县)安全监察局、公安、检察院、工会组成。</p><p>5、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一、安全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组 长: XXXXXX副组长: XXXXXX组 员: XXXXXX二、事故调查分类1、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1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事故,受上级部门或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公司安全事故调查小组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2、只造成人员轻伤,或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1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事故,公司安全事故调查小组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三、原则和要求1、事故调查处理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2、四不放过的原则;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p><p>6、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在本公司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事件)处理机制,对发生的事故(事件)尽可能快地开始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事故(事件)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三、职责1、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的统计,并主管组织、监督或参与事故或险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按规定做好协调或监督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确保该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2。</p><p>7、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1.目的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单位、项目部工伤事故伤亡处理和管理。3.文件及引用标准国务院令第75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建设公司安全生产奖罚暂行规定4.职责本制度由质量安全处编制、修订和解释,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5.规定5.1事故报告5.1.1 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和质量安全处。5.1.2 企业负责人和质量安全处接到重伤、死亡、重。</p><p>8、河北钢铁集团涞源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目的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5号令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伤事故保险条例的规定,及时掌握公司职工工伤事故情况,做好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吸取教训,采取改进措施,搞好事故预防,保证公司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单位发生的职工工伤事故。3相关文件和术语3.1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伤事故保险条例3.2。</p><p>9、A公司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制度一、 总 则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规范A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施工事故的控制管理,加强对电力建设事故的预防、调查、分析、处理和统计,控制各类人身伤亡事故和工程建设事故的发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实现“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安全生产目标。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二、 适用范围本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管理制度适用于A公司及各分包单位承包A公司的工。</p><p>10、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事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一)、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必须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1、立即停车。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人首先采取制动措施停车,避免交通事故损害的进一步扩大,也有利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和。</p><p>11、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本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国家规定如实报告当地安监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事故按伤害程度分:1. 轻伤事故:是指损失工作日为1至104个的失能伤害。2. 重伤事故:是指损失工作日为1056000个的失能伤害。3. 死亡事故:是指损失工作日为6000个以上或一次死亡人数12人的事故。4. 重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人以。</p><p>12、中交股份沪昆客专贵州段第一项目部安全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制度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减少和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如下制度:一、在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报告项目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项目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项目部负责人报告;项目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p><p>13、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一、目的为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及省、市的相关文件、认真做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二、职责1、公司安全科负责因工伤亡事故的归口管理。2、各单位负责人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统计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三、管理内容与要求1、事故分类(1)伤亡事故(2)机械设备事故(3)火灾事故(4)道路交通事故(5)工程质量事故2、事故报告(1)发生事故后,发生事故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报。</p><p>14、Q/ZN 201007-2013生产事故(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规定2013-4-30实施2013-4-30发布发布浙 江 省 能 源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发布Q/ZN 201007-2013前 言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事故(包括各类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进一步规范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根据新近颁布实施的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599号令)、电力监管机构关于做好电力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办安全201174号)和电力安全事件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电监安全20121。</p><p>15、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为建立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使发生的事故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正确的处理,降低事故产生的影响,根据国家、行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一、术语和定义1.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区域内发生的与生产或工作有关的伤亡事故,包括:(1)职工因从事生产或工作发生的伤亡事故。(2)在生产时间、生产区域内,职工虽未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p><p>16、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本制度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宁波市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有关规定。1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事故原因,掌握事故规律,认真吸取教训,以便有效地采取消除事故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2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事故的分类、等级、抢险与救护及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等有关规定。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员工。3 事故分类与管理3.1 事故的分类:3.1.1按发生事故的程度分类:1) 一级事故:是指造成1人以下重伤或者3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另因操作。</p><p>17、国控XX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第1.0版实施日期:2014年06月10日1.0 目 的:1.1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公司生产过程中人身、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和统计,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故规律、采取预防措施,特制定本规定。1.2 任何部门和个人对违反本规程、隐瞒事故或阻碍事故调查的行为有权越级反映。2.0 范 围:2.1 本规定用于公司内部安全管理,其事故定义、调查程序、统计结果、考核项目不作为处理和判定民事责任的依据。2.2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各部门。3.0 通则说明:3.1 本规定依据中华人。</p><p>18、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第一条 为了保证对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及时、准确地进行报告、调查、处理和制订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凡本公司职工在生产区域内发生的与生产或工作有关的工伤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的适用本制度。第三条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第四条 职工伤亡事故,按事故严重程度,分为四类:一、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二、重伤事故:仍按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p><p>19、事故调查处理和报告制度一、编制目的严格事故管理,掌握事故发生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项目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小龙高速公路土建一标项目部各类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三、各类事故的界定1.违反交通运输规则,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为交通事故。2.凡属有意制造的破坏给项目生产、财产、人员造成损失或损伤的为破坏事故。3.项目部职工职民工在生产活动所涉及到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p>
【调查处理制度】相关DOC文档
煤矿事故分析追究处理制度.doc
工伤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doc
事故调查处理制度.doc
公司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doc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doc
有色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doc
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制度.doc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制度.doc
事故调查处理制度.docx
安全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制度.doc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doc
生产事故(不安全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doc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最新).doc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doc
国控XX集团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doc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doc
高速公路事故调查处理和报告制度.doc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规定.doc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规定.doc
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制度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及处理制度
机械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汇编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制度.doc
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doc
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doc
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doc
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doc
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doc
安全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doc
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doc
工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处理制度.doc
火灾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doc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doc
职工伤亡调查处理报告制度.doc
11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doc
【调查处理制度】相关PDF文档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pdf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