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基本形式(3)事物发展的道路◇理解。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分析。(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Tag内容描述:<p>1、1 / 7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莲山课件 k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基本形式(3)事物发展的道路理解:(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分析:(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 / 7(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p><p>2、1 / 17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莲山课件 k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2、理解目标(1)发展的普遍性;(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3、运用目标(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2)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p><p>3、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特征码ZhMDufXcGMQwFNCIRPIo*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复习目标】识记: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运用: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知识链接】1、结合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过程,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结合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p><p>4、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考查点题号易中发展的普遍性1、2、3、5、64、9发展的实质7、8一、选择题1.恒星的一生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引力收缩阶段,这是恒星的“幼年期”。主序星阶段,这是恒星的“成年期”。红巨星阶段,这是恒星的“中年期”。致密星阶段,这是恒星的“老年期”。这一事实表明()A.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自然界按照自己的意志变化C.人们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D.发展是一种圆圈式的运动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界中恒星的变化发展过程,A符合题意;B、C与题意不符,不选;D错误,发展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运动。2.。</p><p>5、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考点1: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考点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过程) 考点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发展的状态),高考考点,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原 奴 封 资 社 共 ,无 有; 少 多 浅显 深刻;错误 正确,考点一 、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1 、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1、下列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 从神州四至神州十一号的发射 “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被打破 揠苗助长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p><p>6、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015浙江1月学考,18,2分)深海高压区、极地高寒区、盐湖在这些一度被认为不该存在生命的极端环境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从中发现了正常生长繁殖的极端微生物。这一发现说明()A.自然界是不可捉摸的B.自然界是发展的C.认识的发展是无章可循的D.认识是不断深化的答案D题干反映了人类对深海高压区、极地高寒区、盐湖等地理环境中存不存在生命的认识的发展,D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A、C两项错误。2.(2015重庆学考,26,2分)从机械鼠标、光电鼠标、多功能鼠标到3D鼠标,小小鼠标从未停止变化,如今人们还在研制不用。</p><p>7、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情透析指明方向考点考情详查命题规律1.发展的实质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012年T31单选2013年T37(1)探究2016年T33单选2013年T25单选,趋势分析:根据近五年高考形势分析,本课的三个考点相对较容易掌握,其中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要防止会再次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备考指南:2019年高考考生正确区分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及对应材料,综合运用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分析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知识整合夯基固本考点一 发展的实质1.__________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p><p>8、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考点1: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考点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过程) 考点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发展的状态),高考考点,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原 奴 封 资 社 共 ,无 有; 少 多 浅显 深刻;错误 正确,考点一 、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1 、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1、下列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 从神州四至神州十一号的发射 “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被打破 揠苗助长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p><p>9、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发展的概念,考点知识梳理,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提示】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考点知识梳理,2.发展的实质: 。,考点知识梳理,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提示】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考点知识梳理,1.辨析: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变化就是发展。 答案:(。</p><p>10、课时练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选择题1(2019广东广州模拟)201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的题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的文章指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的。材料表明()“行”是“道”存在与发展的具体条件唯有“行”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事业的成功需要“道”的指导一代又一代人量的积累方能实现伟大成就ABCDD材料中名言“道虽迩,不行不至”是指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对名言的理解是错误的;是对名言的正确。</p><p>11、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题组一基础小题1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李杜的诗篇已经过时答案A解析赵翼的诗阐述的是对新诗的期待,体现了发展的实质,A正确;B、D均非哲学启示,排除;C与题意无关。2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 B。</p><p>1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选择题1.当下社会,很多人感慨:小时候向往城市,长大后怀念乡村。殊不知,沧海桑田,城乡早已换新颜。这表明()A客观世界都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C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D社会意识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存在的变化【解析】:C”小时候”、”长大后”、”沧海桑田”、”换新颜”都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应选C。A、B没体现,D项表述错误。【答案】:C2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优化审计署职责,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部分职责划入。</p><p>13、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 (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理解目标 (1)发展的普遍性; (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p><p>14、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辩证法特征之一 一 高考考点 1 发展的概念 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二 考查重点 1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三 关注热点 1 关注新中国建国6。</p><p>15、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高考考点: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考点一发展的概念主干梳理1发展的普遍性(1)________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自然界。</p><p>16、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考试要求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b 目题 一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 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 人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