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丞相谒见皇帝时。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皇权兼并了15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Tag内容描述:<p>1、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代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商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思考: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时,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p><p>2、夏商周,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明清中央集权制顶峰及衰落,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发展,(早期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选官用官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back,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一、本课要点:一个主题: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表象:中央政权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一条主线:中央机构的演变为主线两个问题: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一个结局:废除。</p><p>3、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朝(加强),明清(顶峰),温故知新,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请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背景和目的,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读史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p><p>4、夜幕降临,中学生韩小寒与家人正在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该剧描写清朝大臣刘墉(石庵)与权臣和绅、乾隆皇帝之间斗智的故事。父子之间有一段对话。韩小寒说:“这个电视剧的名称是错的。刘墉没有做过宰相。”但当工人的爸爸说:“人家编剧导演都是有学问的人,不可能弄错。”韩小寒说:“我们教科书上讲的,清朝根本就没有宰相。”爸爸反问:“课本上就全是对的吗?当年我们上学时,还学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万万岁呢!现。</p><p>5、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川教版本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学习主题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我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逐步走向没落。下面我就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做一概括的阐述。一、说教材(一)整体感知:本课引言指出了这节课知识内容的关键: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并引用黄宗羲的“明之无善治”对废丞相进行评价同时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明清两朝在政。</p><p>6、1 / 5 第 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文自习】 【思维能力提高】 1、什么是内阁?内阁的职能在明朝有过哪些变化? 2、有的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3、清朝前期是怎样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的?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 / 5 【课堂巩固训练】 1、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宪宗 2、 “ 。</p><p>7、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置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课堂小结 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南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书影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 明清达到顶峰 明清时代 封建专制统治极大地强化 表现。</p><p>8、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 1.记住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清军入关的时间。 2.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军机处设立的实质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和概括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对明清两代内阁制作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并进一步学习对比历史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 自主学习。</p><p>9、2017 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 编号 04 使用时间 2017年9月 班 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学习目标 1 了解汉代和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2 了解明清皇权强化的史实 比较探究宰相制和内阁制的不同 3 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一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 阅读教材14页 回答下列。</p><p>10、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一直有两对矛盾贯穿始终一是皇权与相权之争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汉高祖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平定“七国之乱”,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建立中朝(决策机构),设。</p><p>1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成熟体现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 以科举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 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温故知新 突出特点 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汉 宋加强集权的措施 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汉武帝 宋太祖 明太祖 一 汉唐时期的地方。</p><p>12、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共10小题 1 总结秦朝灭亡历史 西汉统治者依据 海内新定 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的认识 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藩镇 B 实行分封制 C 推行郡 国并行制度 D 颁布推恩令 2 汉初 刘邦在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同时 也向诸侯王国派遣丞相 这一做法 A 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 B 加强诸侯。</p><p>1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4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君主专制,1、王国问题的由来、危害、解决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藩镇割据问题的由来、危害、解决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评价5、明朝皇权的加强原因、措施、影响6、军机处设立的时间、最初目的、权力变化、特点、评价,基础知识自学提示,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郡。</p><p>14、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回顾:汉代地方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地方分权?,汉初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诸侯国坐大,汉景帝时期发生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叛乱。汉武帝通过“推恩令”,“酎金夺爵”解决诸侯国问题。,唐玄宗大量设置藩镇,派节度使管辖。755-763年爆发了“安史之乱”。为平叛乱,唐廷封平叛将领为节度使,平乱后又封降将为节度使。藩镇力量强大,导致藩镇割据,中央控制能力被削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