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可以从地理核心观念的培养、地理核心能力的培养、地理理性思维的培养、地理核心知识的培养四个方面进行。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Tag内容描述:<p>1、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王向东,袁孝亭(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地理素养是个体的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也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素质,更是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地理素养的内涵和特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组成部分。从地理素养的内涵可以看出,它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关键词:地理素养;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p><p>2、年 月 第 卷第 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 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特征及其培养策略 牛 超,刘玉振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 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点,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树立教师核 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思维、将核心素养转化为 可观察的外显。</p><p>3、学科核心素养专题练安徽怀远县是中国“石榴之乡”,“怀远石榴”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几年来,地处乌蒙山深处的贵州省黔西县中坪镇通过引种,使石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此完成第13题。1.与安徽怀远相比,贵州黔西县种植石榴的优势是()A.交通便利B.热量条件充足C.发展历史悠久D.经验丰富2.与黔西县石榴产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物流业发展B.资金雄厚C.加工业发达D.劳动力成本低3.进一步促进黔西县石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推广各种植户个体发展B.开发新品种并延长产业链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引进其他农产品协作经营下图示意华。</p><p>4、把握地理核心素养突破高考大题瓶颈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四大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承的。随着新一轮课程实施方案的改革,伴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推广,高考也必然向“核心素养”的考查转变,“核心素养立意”将是未来高考的基本特征。一、人地协调观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例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p><p>5、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胡家露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关键词,培养具有哪些核心素养的人,怎样培养这些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2015年12月8日,附中地理组教研组织学习了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改革中的新指向,就此次学习,我浅谈几点心得体会。什么是核心素养?既然是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我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素养和能力,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核心”体现在时代特点和年龄特点两个方面。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目前需要。</p><p>6、情境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研究论文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有效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情景教学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或者引入形象化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并能使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每个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地理课堂;核心素养 教学情境是辅助学生学习的良好策略,只有将要学的地理知识充分的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学生才。</p><p>7、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环境保护的研究论文高中地理的素养由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以及地理观念等构成,但是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则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以及人地观念四大方面。地理学习的宗旨就是在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伦理观、人地协调观以及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在地理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但是至今为止“地理核心素养”还没有具体的概念,核心素养并非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老师进行长时间的逐渐的培养而形成的,核心素。</p><p>8、2017高考地理备考,2017年高考地理备考,一、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考纲变化和课标变化 三、近5年全国新课标1卷动态分析 及核心素养在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中的体现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建议,2017年高考地理备考,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p><p>9、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主要表现,地理核心素养要素的选择,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核心素养的选择,(1)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论述了教育目标、学习结果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结果。 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表达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p><p>10、知识?方法?理念? -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落实,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严龙成,2016-9-23,一、核心素养的内容把握,人地协调观: 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综合思维: 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区域认知: 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p><p>11、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背景资料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037千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交流思考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号称“天险”的原因。答案乌江源头在云贵高原,流入四川盆地,地势落差大,水流急。局部河段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流经地区多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强,河谷地形奇特。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地理背景。答案有利条件: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充足,峡。</p><p>12、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简要概述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匀,中西部较丰富,已建和在建的能源基地较多,是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但中西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少,能源供大于求;东部能源少,能源基地也少,但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是主要能源消费区,能源供不应求。交流讨论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和主要能源消费区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能源生产区集中分布在哪里?缓解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案(中)西部。加强能源的跨区域调配;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等。2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原。</p><p>13、地理实践力调查家乡的河流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对家乡的河流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注意事项1调查之前,集思广益,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2去河流实地勘查,应注意安全。调查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包括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湖泊)或消失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3河流水质状况,即含沙。</p><p>14、第一章】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地转偏向力实验,实验材料 红色墨水、地球仪、滴管。 实验步骤 1.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地面,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两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在北半球高纬度某点和南半球低纬度点各滴一滴红墨水,观测墨水滴的运动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观测北半球红色墨水滴在越过赤道前右偏,越过赤道后逐渐左偏。,实验现象 1.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转偏向力确实存在。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物体在越过赤道。</p><p>15、2019/10/20,1,1、人地协调观,2、区域认知,3、综合思维,4、地理实践力,.,2019/10/20,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人地协调观讨论 从思想到实践,丁尧清 博士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01,.,2019/10/20,3,修订课标要求 人地关系的本质 人地关系的要点 人地关系:社会实践 人地关系:思想认识 人地关系:地理科学的贡献,提 纲,.,2019/10/20,4,一、修订版本课标,核心线索,多角度多要素思考,时空视角,学习方式,.,2019/10/20,5,1.定义、维度、具体表现,.,2019/10/20,6,五级水平,.,2019/10/20,7,模块学业要求 必修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2) 选修I课程学。</p><p>16、普通高中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 征 求意 见 稿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 地理课程标准 2016年9月 内 部 资 料 请 勿 外 传 1 前言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p><p>17、知识 方法 理念 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落实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严龙成 2016 9 23 一 核心素养的内容把握 人地协调观 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 理解和判断 综合思维 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 指人们具备的全面 系统 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区域认知 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 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p><p>18、地理核心素养与高考复习,合肥一中 康体鹏,内容纲要,一、地理核心素养简介 二、高考试题中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2017届高考地理复习的几点建议,一、地理核心素养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