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编号:278274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地球的运动 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周期 方向 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Tag内容描述:<p>1、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江三中 兰主进课标要求 本节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p><p>2、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p><p>3、地球的运动 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周期 方向 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p><p>4、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运动的方向 周期 速度 2 使学生能够看懂 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 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会运用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 规。</p><p>5、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用地球仪准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 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 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3 通过师生演示地。</p><p>6、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方向 周期 线速度和角速度 2 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p><p>7、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地球仪和手电筒等演示地球的自转 知道地球自转的定义 旋转中心 方向和周期 2 利用地球仪能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并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3 通过演示 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 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并能把它们应用到生活中去 4 通过演示和探究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 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由于地球自转。</p><p>8、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特征 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 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知道昼夜交替周期 3 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二 过程与方法 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建立地球运动的抽象的空间概念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了解地球 探索宇宙的兴趣 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2 教学重点 难点 重难点 地球的自转方向 产生的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