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编号:2902117]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统称《古诗十九首》。这19首诗。《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苏轼。走近作者。当时是苏轼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Tag内容描述:<p>1、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目标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灏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p><p>2、定风波,苏轼,平江县第十中学陈益珍,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走近作者,写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p><p>3、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相关介绍,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诗词解读,庭中有奇树,。</p><p>4、古诗词朗诵方法 开展古诗文诵读绝不能放任自流 要教给学生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 灵活多样 帮学生巧背 而且要注意诵读的音乐美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对于陶冶其情操 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文化素养 显得至关重要。</p>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关PPT文档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