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专题2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专题1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复习课。【考纲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轨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Tag内容描述:<p>1、专题2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目标导航,基础知识导学,重点难点探究,随堂达标检测,栏目索引,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小(9.109 51031 kg),带 电荷; (2)相对于原子和电子的体积而言,电子运动的空间 ; (3)电子运动的速度 ,接近光速(3.0108 ms1)。 2.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确定具有一定运动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何处,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 ,得到的概率分布图。</p><p>2、专题1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复习课,【考纲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2、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考情】5年13考,【课前一练】1、默写118号元素及其核外电子排布式,2、默写第四周期元素及其外围电子(价层电子)排布式,1.原子轨道的形状及能量关系,【核心知识】,2.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p><p>3、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吴江汾湖高级中学金茹,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道尔顿原子学说,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波尔原子模型,19世纪初,1897年,1911年,1913年,实心球,葡萄干面包型,原子有核模型,行星模型,连续光谱(实验室),氢原子光谱与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氢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真空管中含少量H2(g),高压放电,发出紫外光和可见光三棱镜不连续的线状光谱,原子。</p><p>4、专题十五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性质,考点三晶体结构与性质,考点二分子结构与性质,考点四物质结构与性质三大题型,原子结构与性质,考点一,1.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如G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3)洪特规则: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轨道。</p><p>5、苏教版化学选修三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第1第2课时,藤县第一中学莫宇洁,学习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特征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的能级分布,德谟克利特:朴素原子观,道尔顿:原子学说,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模型,卢瑟福: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玻尔:原子轨道模型,现代量子力学模型,原子结构的发展历史,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p><p>6、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专题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永年区第一中学宋延锋,美丽的烟火和激光跟原子的结构有何关系呢?,氦被称为太阳元素,因为最初是从太阳上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内容回顾:,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所遵循的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p><p>7、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轨道 韦纳 海森堡 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沃尔夫冈 泡利 奥地利物理学家 他是1945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薛定谔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被称为量子物理学之父 分身术 与 薛定谔之猫 原子核不衰变 死猫 原子核衰变 活猫 量子力学推导 原子核处于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态猫处于死与活的叠加状态 结论 密闭箱中同时出现衰变原子 未衰变原子死猫 活猫 科学界反应 实验验证。</p><p>8、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1),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原子,(Mg ),原子核,质子数,电子层,该层上的电子数,第一层 倒数第一层 最外层 次外层,电子层数为_______层。,3,依据上页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忆你所知道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回顾,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能量越高。,离核越远;,分层运动(排布);,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p><p>9、内容与结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要目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结构探索历史与意义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分子空间构型、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探索无止境-结构研究的新课题 内容的选择 从基础出发,控制 深度和广度,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趋于定量分析,重视层次性和系统性、结构与性质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