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案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 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 了解东南亚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东南亚教案Tag内容描述:<p>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东南亚(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记住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明东南。</p><p>2、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东南亚时 间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第二节 东南亚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2、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教学重点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教 学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p><p>3、第一节 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知道东南亚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的分布。了解东南亚经济发展概况,掌握主要国家的出口商品。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大体的了解。教学重点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的分布。东南亚旅游业。</p><p>4、东南亚 第1课时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通过。</p><p>5、东南亚 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了解地区”部分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理位置及重要性、东南亚构成、地形与河流、气候和自然灾害,以及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环境。本节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为“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富饶的物产”、“我国的近邻”四部分,实际分别涉及到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形、河流、气候、物产、海运、城市、人口等,地名多,知识点琐碎,核心内容是以上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中应重视拐顺各要素的关系,重视区域地。</p><p>6、东南亚教学目标: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的风景重点和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教学准备:1、 东南亚地图;2、 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教学提示与建议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放映东南亚的地图)。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跨过中国的南部。</p><p>7、200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系列-,系列二 世 界 地 理,第36课 东 南 亚,高考目标要求: 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区位特征,气候,东南亚,概况,范围、国家,位置,经纬度:0(赤道),海陆位置:十字路口,印度洋太平洋 (欧非)(东南亚、东亚),自然环境,地形特征,马来群岛:山岭众多,地形崎岖,沿海平原,亚洲大洋洲,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沿河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特点(雨季:610月),人文地理,新加坡,地质,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经济,热点话题(东盟10+1、10+3及泛亚铁路),东南亚知识结构,亚洲,大洋洲,。</p><p>8、东南亚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2、 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p><p>9、第二节 东南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p><p>10、2.1东南亚(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p><p>11、东南亚 课题 东南亚 教 时 时 间 教学目的 1 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 范围 主要国家及首都 说出该地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2 要求学生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3 根据地形图说。</p><p>12、东南亚 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东南亚处东方 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 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二 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 根据图和相关资料 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p><p>13、东南亚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东南亚的范围 国家 自然环境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2 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掌握马六甲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4 了解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重要的矿产的分布。</p><p>14、东南亚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审批人 审批意见 课 题 2 1东南亚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地图 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范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等要素 2 了解热带雨林。</p><p>15、第二节 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置是学生在学习亚洲和日本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地区的了解 为下一步学生学习南亚和俄罗斯积累知识基础和加强学法培养 本节课在本册书的知识结构上有过渡和基础的作用 也是形。</p><p>16、第一节 东南亚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运用地图 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范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p><p>17、7 1 东南亚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运用地图 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范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通过。</p><p>18、河北省唐山十六中七年级地理下册 7 2 1 东南亚教案 冀教版 教学目标 一 学习目标 1 能在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 范围 能说出所濒临的大洲 大洋的名称 理解东南亚地区 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本课重点 2 能运。</p><p>19、第二节东南亚 课题 第二节东南亚 授课类型 新课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 进一步介绍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联系东南亚人口和 城市的分布 分析影响城市和人口分布的条件和因素 目的是提高学。</p><p>20、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内容 第1课时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 能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主要国家 组成 2 通过读图说出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类型及特点 3 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