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课本第67页例1的图中。( )面 ( )面 ( )面 ( )面 2、是( )号看到的。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Tag内容描述:<p>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观察物体)一、填一填。(32分)1、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面 ( )面 ( )面 ( )面2、 是( )号看到的。是( )号看到的。是( )号看到的。是( )号看到的。3、 它们看到的分别是数字几?4、 观察下面的物体。 从( )面看如图A。从( )面看如图B。从( )面看如图C。二、选一选。(24分)1、哪个图是小兰看到的?在正确的下面打“”。( ) ( )。</p><p>2、猴子捞月教学内容:课本5455页。有关0的除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p><p>3、他们为什么说法不一致呢?,对了,是他们摸的部位不同。,激趣导入:,观察物体,山底中心校 杨换连,学习目标: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设问导读:,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第67页的例1,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本第67页例1的图中,小亮在恐龙的( )面,小明在恐龙的( )面,小红在恐龙的( )面。,( ) ( ) ( ),2在下图()中写出每幅图是谁看到的。,3.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 )。 A、一样的 B、不一样的,自学检测:,巩固练习: 1.连一连,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上图上面看,是图( )。,上图。</p><p>4、第五单元自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一填。(22分)1.35读作(),可以表示()个()相加,也可以表示()个()相加。2.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6,积是()。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3.计算57时应用到乘法口诀是()。4.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只眼睛,()条腿。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5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7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9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二、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8分)四六()四()三十六三()二十四四七()三、计算。</p><p>5、认识米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6467的例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和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1. 认识长度单位米,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标签、绸带、剪刀和卷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需要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师:同学们,我们身体的各。</p><p>6、猴子捞月课 题猴子捞月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准备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 学 过 程个人修改及补充一、导入森林的夜晚静悄悄,突然一只小猴子发现月亮掉水里了,他自己苟不着只好找来几个小猴子一起来捞月亮,并说好捞上来之后。</p><p>7、水中救援课 题水中救援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准备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若干根。教 学 过 程个人修改及补充一、导入新课(一)、仔细观察课本56页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二)。</p><p>8、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一、填一填。1.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床的长度用()作单位比较合适。2.油画棒长()厘米。3.1米=()厘米 300厘米=()米30厘米-6厘米=()厘米45厘米+20厘米=()厘米4.甜甜身高90厘米,再长()厘米,她的身高是1米。二、辨一辨。1.下图中哪些图形是线段?在下面画“”。(5分)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8分)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四、在里填上“”“”或“=”。1米90厘米2米2厘米100厘米1米20厘米1米-80厘米50厘米5米1米80厘米2米五、做一做。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9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3.。</p><p>9、信息窗5重建家园课 题信息窗5重建家园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若干根。教 学 过 程个人修改及补充一、导入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忙着重建家园,你们想帮帮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小动物重建家园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师:。</p><p>10、课间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生活场景,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能力方法: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运用所学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情景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方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数形结合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口诀1、背诵乘法口诀。2、列举2和5的乘法算式,由学生说出结。</p><p>11、水中救援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p><p>12、猴子捞月教学内容:课本5455页。有关0的除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p><p>13、2019-2020年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A卷 一、基础训练营。(56分) 1判断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是否正确,正确的用“”标出来,错误的在四线格里改正。(6分) 答应(d) 腊月(n) 狂吼(kun) 感动(i) 比赛(sn) 邻居(l。</p><p>1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米 引入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常用厘米做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1厘米大约有多长 如果需要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可以用什么单位呢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通常用。</p><p>15、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单元卷C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小朋友 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 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填一填 共6题 共15分 1 1分 8分米 厘米 2 2分 仔细观察 看看这把小。</p><p>16、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回忆 想 要求 就是求 鸡的只数是鹅的几倍 24里面有几个6 答 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 24 6 4 答 每组6人 可以分6组 答 如果分成4组 平均每组9人 组 36 6 6 人 36 4 9 1 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 每份多少。</p><p>17、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单元卷D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小朋友 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 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填一填 共6题 共13分 1 2分 填上合适的小数 1 3米60厘米 米 2 5分米 米 2 2分 这根小棒长 厘米 毫米 3 2分 4 07米 米 厘米 4 2分 填上合适的单位 1 大树高15 2 小明身高125 5 1分 计算后填空 9cm m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