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号:2164215]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 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 征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含 义 一、心理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222。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Tag内容描述:<p>1、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 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 征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含 义 一、心理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连续性与阶段性 方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1. 定义 2.基本 特征 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 化过程 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是一个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 连续的、稳定的变化 发展最终导致结构性改变 3.心理发展的动力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会合论和成熟 论 相互作用论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p><p>2、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心理发展及其主要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1.定义,2.基本特征,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是一个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 连续的、稳定的变化 发展最终导致结构性改变,3.中国人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p><p>3、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心理发展及其主要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1.定义,2.基本特征,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是一个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 连续的、稳定的变化 发展最终导致结构性改变,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p><p>4、第二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2课时 一 心理发展及其主要特点二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三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况 心理发展 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 到成熟 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p><p>5、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图式: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同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不能同化新经验时,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p>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相关PPT文档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相关DOC文档